首頁>情感>

編者按

春節本是和家人團圓的日子,但這兩年越來越多的老人卻選擇在養老機構裡過春節。

今年自是有疫情的原因,但即便沒有疫情,這個趨勢也越來越明顯。背後的原因是老人們在機構住出了家的感情。即便回到自己家,有時候反而不自在起來。

其實,孝順是個技術活。兒女們照顧不過來的,機構給彌補上。於是,就有了這樣一份獨特的情感。

特別感謝特約撰稿人:椿萱茂(北京亦莊)老年公寓吳志高爺爺——這個年,我們一起走進老人們的世界,親耳聽他們講講那些不為人知的情感和故事。

PART 01

這裡比小家還周到的照顧

-主講-劉瑾奶奶 椿萱住齡:5年

我在椿萱茂(北京亦莊)老年公寓生活了5年多了。身邊沒有親人,年過花甲的女兒為了陪伴我,不得不得丟下國外的家,來北京邊工作邊照顧我。

經歷了從封閉到寬鬆的一年多時間,我的身體逐漸康復,決定讓她返回國外同親人團聚。

從此,亦莊就剩下我只身一人了。院長淑娜和員工們就成了我的親人,事事處處都得依靠他們的幫助。而孩子們也把我當家人一樣的照顧,有求必應,從來不怕麻煩。

女兒臨走前,淑娜院長說:讓她回去吧,你今後的一切公寓給包辦了。還特意安慰我女兒讓她放心,有什麼事儘管提岀來,公寓會全力協助。

於是女兒便開始為我置辦各種生活用品,甚至包括室內外的美化佈置。連許多綠植花草都搬到了我的房間和走廊。

那些天,幾乎每天都會收到女兒替我購置的東西,大包小裹天天不斷,員工們便一件件地幫我搬送,有的我不滿意便反覆退換,不但要搭上時間,還時不時代我付款,直到我滿意為止。

在亦莊,上到院長、各部門主管,下到年輕的實習生,對我們這些兒女不在身邊的老人格外關心,有事沒事都會主動到我房間裡來問長問短,讓我感動得不知說什麼才好。

PART 02

最難忘的四世同堂生日會

-講述-大韓爺爺 椿萱住齡:6年

元旦前剛剛過了95歲生日,這是我入住亦莊的第六個生日會,我已經由一個89歲的老人,快樂地度過了95歲大壽。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間我入住咱亦莊椿萱茂快5週年了。

記得2015年10月21日到公寓,當初並沒有打算住多久,孩子們不同意,老戰友更是激烈反對,說:“有兒有孫的,到老了竟然進了養老院,太不像話了。如果不想幹脆到我們這來,我們給你養老送終。”

可是這一住就是5年,再也不想離開。

仔細想想,一來可以少給孩子們添麻煩,雖然他們很孝順,但是畢竟都有自己的家務事,而且年歲都不小了,每次接我回家都不如在公寓裡生活自在。二來,咱們這裡的員工待老人如親人。一口一個爺爺的叫著,大事小事為我想得周到,真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自己活得特別自在和快樂。

我入住時89歲,而今已經95歲了。記得我90歲那年,公寓裡為我舉辦了隆重的90歲大壽,兒孫們四世同堂歡聚在公寓大廳裡,單位領導也專門來祝壽,公寓裡的老朋友們一個個向我祝賀,這個場景讓我終身難忘。

這5年來,我深深地覺得亦莊的風氣特別好,對待老人比兒孫還親。凡事都為老人想,有事隨叫隨到。我有痛風的老毛病,有時候一犯病就走不了路,孩子們、朋友們都來關心我的情況。

尤其是疫情期間,張淑娜、崔院和員工們,放下小家日夜陪伴著爺爺奶奶們,還有的孩子為了長輩一再推遲婚期,更令人感動。

長輩之間相互幫助、互相鼓勵,形成了一個和諧快活的大家庭。我雖然年歲大,但盡全力支援著公寓的工作,但凡節慶,我積極參加演出,唱歌、跳舞、走秀,樣樣不落下。

平日的活動我也是積極分子,畫畫、寫字、做手工、學手機、做針線活,什麼都樂意參加,從中得到了意想不到的快樂。如今,家裡兒孫常來看我,問這問那,其實這幾年來,我已經把椿萱茂當成了自己的家,哪也不想去了。

我離不開這裡的員工,更離不開相處紀念的老夥伴。

PART 03

疫情期間誕生的“金剪刀”

-講述-小韓爺爺 椿萱住齡:5年

在五樓居住的多為失智老人,能否順利吃飯,成為他們享受人生的關鍵。五層護理員每日三餐都想方設法為他們能夠吸收足夠的營養保駕護航;不能主動就餐的,就一勺一勺的喂,保證足夠的飯菜入口下肚。

對於那些不知吞嚥、不會咀嚼的老人,則把各類飯菜用粉碎機打碎成粥,用勺喂,用大號針管喂;使得他們也能吃上營養全面的兩碗。

吃飯過程需要一個小時,像一場戰鬥,喊著、哄著、吃著、拉著、拽著。不吃好不罷休,絕不湊合,決不放棄,老人的狀態深得家屬子女的稱道。

我作為一個入住亦莊已經四年多的長輩,我和老伴處處得到員工們的體貼和照顧,總想為公寓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去年封閉期間,理髮師進不了公寓,長輩們的理髮成了公寓的難處,年關到了,總不能讓大家蓬頭垢面的過大年吧?於是我向院長說,我年輕時常給家人和朋友理髮,你們能不能給我準備一套理髮工具讓我來試試!

於是從那回開始,給長輩和員工理髮就成了我的一項經常性工作,而且是主動上門。

五層是失智長輩的護理樓層,我老伴就住在那裡,有的老人不配合我,我就耐心說服,等他們氣順了再理,給他們理髮還得特別細心,不能傷著他們。

有時理一個髮,弄得我渾身是汗。但是看著理過發後他們清清爽爽的樣子,再麻煩再累也值了!

我做了這麼點不值一提的小事,院長卻在全院聯歡會上當眾授予我”金剪刀"的稱號,真讓我受之有愧啊!而我的兒女們得知這一訊息都伸出大拇指向我祝賀,說爸為咱家爭了光。

最近公寓再次封閉,我這把“金剪刀”又有了用武之地,在過去的幾天,我已經為幾十位長輩理了發,讓大家在新的一年有個新的面貌!

PART 04

一座聖誕小屋的七年變遷史

-講述-肖老師&陸老師 椿萱住齡:7年

入住亦莊老年公寓不知不覺中已經七年了。可以說我們倆人是亦莊椿萱茂全部歷史的親歷者。

這裡給我們留下了太多太多的記憶。而最讓人們難忘的是我們在2015年聖誕節禮物一一《聖誕小屋》這座由我和朱恆譜共同設計策劃,工程部能手楊龍軍參加施工打造的這個中西合璧的小屋,在當時直到今天仍然是中外獨一無二的建築。

每到歲末年初它都會擺放在一層大廳最顯著的位置,成為一個長輩員工及家屬賓客們觀賞的一大亮點。七年來在它前面合影留念的人無以數記。

當年的原作,小屋四壁和屋頂,是用餅乾和糖稀蜂蜜貼上的,再把麵粉灑在屋頂上當雪花,很花工夫,但是外形遠不似今天這樣漂亮。

2016年第二次亮相,四壁就改用了仿磚桌布,屋頂用棉絮,屋內還放上了彩燈,更像一座雪屋了…

到了2017年,它就更加新潮了,屋頂改用了雪白的蓬鬆棉,上面拉上了一閃一閃的彩燈,室內擺放上沙發坐椅和人物,小屋四周加上雪白的圍欄,門口加放了聖誕樹和聖誕鹿就更美了。

記得聖誕節那天,公寓專門為它的落成舉行了隆重的剪彩儀式,長輩們分列兩旁,院長和我們老倆口一道為小屋剪綵,並給我頒發了魯斑獎和榮譽證書,同時大廳裡響起了聖誕歌曲,當時場面令我至今難忘…

2021年,我由於身體欠佳,聖誕小屋的建造主要由員工們來完成,這次更是花樣百出,甚至在門口擺上了無軌電車,和會唱歌的電動聖誕老人…

聖誕聯歡之夜,大家為小屋舉行了一個全新的亮燈儀式,長輩和員工邊唱邊舞熱鬧非凡,院長和樂享大使王峰,還有扮做小天使的院長女兒小優優為長輩們戴上聖誕帽和聖誕髮卡,大家紛紛在聖誕小屋前合影留念…其情其景讓人心動。

七年的公寓生活,記憶點點滴滴,唯有聖誕小屋的故事,令我難以忘懷。

新的一年開始了,期盼著我們的祖國更加強大!亦莊的日子越過越好!願員工和朋友們永遠快樂安康!

後 記

年年歲歲,過的是日子,也是情誼。爺爺奶奶一輩子生命經驗裡裝滿了從容、感恩。你用心以待,他們便以誠相還。

平日裡,總有人好奇,養老機構裡都住著什麼樣的老人?是不是特別不容易,特別可憐?我們可以大大方方地告訴你:這裡住著的都是被命運格外恩待的人。學識、經見、謙遜、熱心——一輩子奮鬥,他們活成了我們羨慕的樣子。

特別鳴謝

吳志高

1934年出生在黑龍江省,1956年考取中國人民大學。1962年奉調到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對臺廣播部工作,先後任新聞·專題組記者、編輯、高階編輯、臺播部副主任,1994年退休。1993年起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如今的吳爺爺,活躍在椿萱茂(北京亦莊)老年公寓,並擔任宣傳大使一職。

8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金錢綁架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