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01

闔家歡樂的幸福時光總是那麼短暫。

年過完了,為了謀求生計,好多父母不得不把孩子留在老家,紛紛返城打工。

每年到這個傷別離的時刻,總是讓人有一種撕心裂肺般的疼痛。

有的父母一手拖著行李箱,一手強行推開大哭不止的孩子,然後頭也不回地離開了家。

有的父母騙著讓孩子進去收拾行李一起去城裡,卻趁著孩子滿心歡喜收拾玩具的間隙,邊擦眼淚邊匆匆走出家門,生怕被孩子發現。

當孩子歡蹦亂跳地扛著衣物和玩具出門時,卻發現沒有了爸爸媽媽,只有揚長而去的車子,還有滾滾的煙塵,那種落寞與絕望,真的讓人不忍直視。

在廣大的農村地區,這樣的孩子不勝列舉,他們有個統稱,叫“留守兒童”。

每次提到這個詞,一種難言的痛便湧上心頭。

然而,現實卻讓人很無奈。多少人,抱起孩子養不了家,搬起磚頭顧不了孩子。

在殘酷的現實面前,魚和熊掌真的兩難全。只是苦了沒有父母陪伴的孩子們。

多少個日日夜夜裡,他們從睡夢中醒來,本能地摸索著身邊,卻空空如也,徒有兩行熱淚不停地往下掉。

沒有父母陪伴的日子,就好像一葉孤舟,漂泊在無盡的大海里,無依無靠,孤孤伶仃。

02

其實,這些孩子的內心裡,對父母愛的呼喚是特別強烈的。

然而,現實卻給他們澆了一大盆冷水,愛而不得,甚是遺憾。

於是,他們從小便在極度缺乏愛的環境裡,在本該天真爛漫、盡情撒嬌的年紀變得早熟起來。

有的孩子在無數次的期待與失望中,早早地關閉了自己的心門,看上去特別乖,但內心裡卻特別恐懼與不安,滿心的委屈無處訴說。

有的孩子在長期無人看管的家庭氛圍中,走向了另一個極端,變得異常調皮搗蛋,終日裡無所事事,不是偷盜就是搞破壞,成為村子裡有名的“壞分子”。

有的孩子則在極度的絕望中,黑化起來,打從心底裡怨恨自己的父母狠心拋棄自己,親子關係變得特別緊張。

在《療愈你的內在小孩》這本書中,心理學家施琪嘉說:“缺乏愛的孩子,不是以一個特別貪婪的形象出現,就是以嫉妒的、有攻擊性的,甚至是毀滅性的形象出現。”

每次看到這樣的情形,都特別令人痛心。那麼,如何才能療愈這些孩子心中的創傷呢?

心理治療師施琪嘉在書中如是說:“這個世界上如果真的有什麼東西能夠讓人變得比較溫和,變得比較友好、友善,變得單純而沒有什麼心機,那就是小時候父母給孩子的足夠的愛。”

由此可見,對於留守的孩子們而言,唯有父母的愛與陪伴能夠讓他們受傷的心靈得到療愈,讓他們黑暗的日子重見光明,讓他們孤僻的性格變得自信開朗起來

03 寫在文末

有句話說得好: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千言萬語,抵不過一個深情的擁抱。

對於孩子而言,他們的要求或許並不高,不要求父母有房有車,不要求父母提供山珍海味,只是希望放學回來有一碗熱飯吃,只希望睡夢中醒來能夠摸到父母溫暖的手。

有父母在,一切便是晴天;有父母在,家徒四壁也暖和;有父母在,便是心安。

真心希望更多的孩子能在父母的陪伴下,得以快樂健康成長!

-END-

3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有時候選擇原諒,不是真正的釋懷,而是學會了和自己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