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1. 影響力第二原則:承諾原則

在日常生活中,別人給了我們好處,我們就會想著回報,這種回報有時候是非常盲目的。別有用心的人,會利用強加的恩惠、不對等交換和互惠式讓步3種方式,實現他們的個人目的。

我們能做的就是認清互惠原理的本質,主動出手,抵抗小恩小惠;或者分辨出對方的真實用意, 從而避免被別人套路。

2. 君子一言,駟馬難追

說到承諾,從小我們就被教導要“言出必行”,俗語裡也有“君子一言,駟馬難追”的說法。也就是說,你一旦答應了別人,就要信守承諾,兌現諾言。這樣,你不僅能得到好口碑,還會給身邊人留下值得信賴的印象。因此,答應下來的事,我們都會盡力辦到。

同時,對於已經做出的決定,我們更願意相信它是正確的,所謂屁股決定腦袋,就是這個道理。比如,人們普遍不願意交換買到的彩票,因為每個人都覺得自己的彩票能中獎。選擇了立場,就相當於選擇了戰線,人們會始終與它保持一致。

總之,我們都想表現得言行一致。有的人,就會利用這一點,來套路我們。

比如說,每年車險快到期的時候,我總能接到很多車險電話。一般都是對方報個價,我再問問優惠,就結束了。有一次,在我問還有沒有優惠時,對方反問我說:您今天能定下來嗎?如果能,我就去申請個最低折扣。其實我只是想探個底價,就順口答應了。結果,一來二去真的就在他那下了單,價錢其實也沒比別家便宜。由此看來,即便是順口答應的事情,也會被我們下意識地當做承諾而遵守,從而影響了隨後的行為。

我們為什麼會這麼看重承諾呢?這是因為,保持一致會受到別人的尊敬。信守承諾的人,經常和個性堅強、能力超強聯絡在一起,代表著理性、堅定、誠實等優秀品質。反過來,一個經常前後不一的人,很有可能被看做是非不分、兩面三刀,甚至是精神有問題。

除此之外,保持一致還為我們提供了一條思考捷徑。只要認定了一件事,後面只管做就好了,能省下很多重新判斷的時間。雖然說深思熟慮能讓我們做出更明智的行為,但也會消耗很多腦力。甚至很多時候,費力分析了半天,也沒得出個所以然。於是,乾脆就按照之前的決定,繼續做好了。甚至,很多人會為了避免思考,而接受明知道有問題的東西。

我們不妨來看一段作者的親身經歷。有一天,他和朋友參加了一個“超自然冥想”的講座。結果,主辦方的講解漏洞百出,作者的教授朋友實在忍無可忍,就站出來和主講人辯論。雖然朋友贏了,可就在活動結束的那一刻,還是有一大群人圍上來,要交費入會。甚至,有一位當場入會的人說,正是因為教授的出現,才讓他感覺得趕緊交錢。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這些報名的人,多多少少都遇到了一些難題,找不到出路,比如畢不了業啦,得了失眠症啦,等等。終於有一天,他們發現了這種“冥想法”能解決自己的問題。於是就一門心思地相信,它就是自己的救星,真的能幫到自己。這時,突然跳出來一個人說:你想得不對!那該怎麼辦呢?如果相信這個人,就意味著還要繼續陷在困境中。因此,他們乾脆捂上耳朵,趕緊交費入會。而且,入會之後,他們會越來越相信自己的決定,相信“超自然冥想法”就是世界上最能夠解決自己問題的方法。

也許你會說,這個主辦方真有手段。沒錯,利用信守承諾的原理,給他人下套,是有訣竅的。下面,我就來給你說說,承諾原理的兩個常見套路。

3. 常見套路:登門檻

先來說第一個套路,叫做“登門檻”。就是說,一旦你接受了別人的一個小要求,為了保持前後一致,就有可能接受後面更大的要求。說白了,就是得寸進尺,蹬鼻子上臉。

這就像我們爬樓梯時,一級臺階一級臺階地登,最終會順利地到達高處,達到目的。

我們不妨先來看一個書中的例子。

美國人的住宅都有自己的小院。如果有人要在你家院門口立一塊大大的,寫著“安全駕駛”的公益告示牌,你會同意嗎?在心理學家的調研中,只有17%的人同意。但是,在少得可憐的贊成票裡,有一個小區,竟然有76%的人選擇了同意。

原來,兩個星期之前,就有義工拜訪過這個小區。當時提出的請求是:立一個很小的安全警示牌。因為牌子真的很小,而且是為了公益做好事,幾乎所有人都答應了。兩週以後,義工拿來了面積大了幾倍的告示牌,人們即使有點不樂意,也會為了保持前後一致的公眾形象,乾脆答應算了。

在“登門檻”的套路中,有3個隱藏的詭計,決定了它的有效性。只要對方用到其中的一個或者幾個,你就很容易受到影響。

首先,第一個詭計:他讓你自己做決定。無論是最開始的小牌子,還是後來的大牌子,沒有人逼著你必須要怎樣。只有在自由的基礎上做出承諾,才能讓你為自己的選擇和接下來的行為負責。

然後,他讓你公開承諾。門口立了小牌子,就等於告訴所有人:我是主動履行公民職責,支援公益的。那麼,如果拒絕了第二塊大的牌子,就會給人留下前後不一致的負面印象,讓自己很沒面子。為了不推翻以前說過的話,人們只好答應了。

最後,他讓你付出了成本。這個成本可以是深思熟慮、也可以是金錢、努力等等。總之,開始的小請求一定要讓你有所行動,才能讓你進一步堅定自我認知,覺得我就是這樣的人。從而,自動履行與這個人設一致的一整套行為。

前幾天,我旁邊的同事問我說,她姐姐那邊有銷售指標,能不能幫忙定個流量套餐,是免費的。想著都是熟人,而且也不花錢,我就定了。結果沒過兩天她又跟我說,她姐姐又有了一個任務,這次和上次的業務是繫結的,因為之前辦過,就可以打半價。想著既然幫過一次了,那就幫人幫到底吧,我就又辦了。結果到月底一算,我在她姐姐那前前後後,一共定了上百塊錢的業務。

正因為她開始用“免費業務”提出請求,讓我對“幫助姐姐完成任務”這件事作出了承諾,我才會每一步都配合著她完成。

因此,下次如果有人請你幫忙湊個人頭,寫個請願書什麼的,你最好還是小心一點,弄不好就成為對方一步步引你上當的誘餌了。

4. 常見套路:拋低球

說完了“登門檻”,下面我們接著看第二個套路,“拋低球”。對方先許諾,會給你一個好處,讓你答應他的要求。等你答應以後,他就取消了這個好處。你會反悔嗎?很多時候,人們不但不會反悔,反而會另外找出很多理由,說服自己,當初的決定是正確的呢。

我們來看個書中的例子。美國有個州,為了讓市民節約天然氣,承諾凡是達到使用標準的住戶,會得到登報表揚的獎勵。過了一段時間,組委會又告訴大家登不了報了。那人們還會繼續節能嗎?結果是,依然有大量住戶熱衷於節省天然氣,甚至比之前更努力。

為什麼會這樣呢?

剛開始,組委會丟擲了登報表彰的誘餌,讓大家行動起來節能。在實際的行動中,人們會陸續發現,這件事能讓自己提升自尊、樹立新的形象,同時節省了花費,還為國家的節能事業做出貢獻,從而更加堅定了當初的選擇。這時,就算不登報了,剩下的理由也足夠讓人們繼續行動。

也就是說,即使取消了好處,保持一致的慣性也會讓人們發現新的理由,而繼續履行原有的承諾。這可就厲害了。畢竟,最開始的好處,對方根本沒有給你,甚至本來就不打算給你。而你呢,因為作出了承諾,就會自己找理由,繼續配合對方。對方什麼都不用做,目的就達到了。

比如,你想賣一套房,幾個買家報價都差不多。這時有人報了個最高價,你很可能就選他了。然後,他就開始各種挑毛病,什麼重新裝修要花錢呀,周圍環境也不好啊,等等,又把價格壓下來了。這時你可能就會想,重新找人多麻煩呀,而且也不一定就比這個買家好。既然答應對方了,就不換人了,乾脆就這麼成交吧。現在,懂得了“拋低球”的你,一定看出來了,這個人就是用“高價”作誘餌,拋了個低球,讓你中了招。

那該怎麼避免中招呢?

5. 怎樣避免中招

我們需要留意一下,來自身體的提醒訊號。當你突然感覺腸胃不舒服時,有可能是吃壞了肚子;還有一種可能是,大腦在提醒你:注意!要落入圈套啦!這個決定並不是你真想做的,只是因為要保持一致,你才不得不做。

比如作者曾經遇到過一位上門做推銷的女孩。看到漂亮姑娘,很多人會無意識地吹個小牛,作者也不例外。他誇張地跟對方說,自己經常出入高階餐館,愛看外國文藝大片等等。結果女孩說,您加入我們的社交俱樂部吧,特別適合您這樣的上流人士。作者立刻感覺自己的胃縮成了一團:“不好,我上當了!”於是他坦率地和對方說:之前我確實說得誇張了,但我不會因為要面子,就買你的東西。當你像作者這樣,切斷保持一致的慣性時,對方也就無計可施了。

還有一種方法是,在做出決定之前,問自己一個問題:如果回到十分鐘前,我還會這麼做嗎?回到10分鐘前,其實也就是回到被“承諾一致”原理套路之前。如果你發現,回到10分鐘前,你根本不會這麼做,那你現在,也不要這麼做。

比如說,有一次,作者準備給汽車加油。當他提起了油槍,才發現實際價格比廣告牌上的貴了好多。這時,他想到的是:油箱已經空了,這家的油比別家的好等等理由,來證明應該繼續加油。所以,這時他最需要做的是,看看這些理由是真的,還是為了保持一致,而找的藉口。如果是藉口,那就告訴自己:我不需要非得保持一致,從而做出正確的選擇。

作者問自己:回到10分鐘之前,我還會這麼想嗎?在開進加油站之前,如果作者知道油價比廣告上的貴,肯定不會選擇他家了。因此,現在放下油槍,也為時不晚。

6. 小結與實踐

關鍵詞:

承諾一致 登門檻 拋低球

要點:

首先,我們講到了,遵守承諾是被社會廣泛認可的優秀品德。但是,別有用心的人也會利用這一點,讓我們許下承諾,從而影響我們的行為。

然後,我們分析了利用承諾原理的兩種套路,分別是:登門檻效應和拋低球策略。

最後,想避免掉坑,我們就要留意不舒服的身體訊號,比如腸胃反應,它提醒你:要吃虧上當啦!你還可以問自己:換作10分鐘前,我會答應嗎?如果不會,那就趕緊拒絕吧。

7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讓你的Ta迷戀你 — 摩羯男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