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六十,按理說,就已經退休了,應該在家裡享清福了。農村的人,沒有退休的說法,但是勞動量也慢慢減少了,不再像以前那樣拼命幹活。
事實上,六十歲的人,依舊要面對很多生活瑣事,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輕鬆。特別是沒有退休金和存款的人,六十歲之後,還要去打工,直到幹不動的那一天,才真正有時間休息。
人生,就是一個爬坡過坎的過程,擺在面前,有一道道無形的“坎”,唯有熬過去,才能贏得未來。人到六十,熬過這四道坎,生活越來越幸福。
01
熬過“婆媳不和”的坎,家和萬事興。
公公婆婆和媳婦不和睦,是很多家庭客觀存在的“煩惱”。兩代人的生活方式不一樣,思想觀念不一樣,難免產生意見分歧。
比方說,媳婦喜歡週末在家裡睡懶覺,好不容易逮住一個休息日,啥事都不想做。婆婆一直很勤快,看不慣年輕人偷懶,因此就嫌棄媳婦,還說了一些難聽的話。因此,婆媳就互不相讓,好端端的週末,變成了吵架的日子。
有的媳婦,一年到頭也不會出門賺錢,常常在小區的麻將館打牌,也不會做飯。婆婆天天在家裡做飯,肯定會生氣,覺得兒子太愚蠢了,娶了一個懶婆娘。
聰明的人,在兒子或者女兒結婚之後,會讓他們分家,哪怕是租房子住,也行。兩代人要保持距離,很多事情,要抱著一種“眼不見為淨”的態度,別天天盯著、記著。
如果兩代人天天在一起生活,那麼公公婆婆就得學會“忍”,看得慣兒子兒媳的生活習慣,別當一回事。
家庭和睦了,晚年生活,才會更加幸福。兒子兒媳才會更加孝順。
02
熬過“幫忙帶孫”的坎,兒孫滿堂就是福。
人到六十,應該是在家享福的日子,但是帶孫子的任務,似乎順理成章就變成了自己的事情。
有的媳婦放狠話:“公公婆婆要是不帶孫,以後也別指望我給他們養老。”
一般來說,六十歲的人,自己的身體也沒有以前那麼好了,精力也差了很多。要帶好孫子,需要花很大的精力,也很煩惱。要是帶不好,還會被媳婦嫌棄。
有的人,幫忙帶孫事小,還要自己倒貼錢,孫子的生活費,都要自己管,甚至要幫孫子交學費。
如何處理“帶孫”這件事?很多老人,也是身不由己。
真正有本事的人,早就會準備好退休金和存款、房子。自己六十歲之後,力所能及地幫忙帶孫,如果自己不想帶孫,也能理直氣壯地拒絕。當然,最主要的是,一家人要好好溝通,帶孫或者不帶孫,都要達成一致意見。
一家人,互相理解,那麼老人幫忙帶孫的事情,就不是矛盾了。年輕人儘量自己想辦法管好孩子,老人儘量幫助兒女帶孫,大家都盡力而為,事情就好辦了。作為老人,兒孫滿堂,也是福氣。
03
熬過“無所事事”的坎,老有所樂。
有的人,退休之後,就變得“頹廢”了,因為他找不到生活的樂趣了,思維模式,還停留在上班的時光。
曾經看了一個笑話:某單位的領導退休了,一時半會無法適應新的生活。他的兒女想了一個辦法,買了幾張辦公桌放在家裡,還貼上“辦公室、銷售部、生產部”等字樣。兒女下班後,拿著一張紙,請“領導”簽字,讓他找到上班的樂趣。
真正活得快樂的老人,是有興趣愛好的老人。退休了,但是自己依舊很忙,今天去打羽毛球,明天去和老朋友練習拉二胡,後天去爬山。每天都有安排,也有人陪伴,生活就不會單調枯燥了。
當然,很多人,退休之後,會找一份簡單的工作,錢多錢少無所謂,關鍵是體現了自己的價值,發揮了餘熱。比方說,幫助社群搞衛生,在上學高峰期,幫忙值守校園路口等。
有的人,退休之後,重拾自己以前的愛好,堅持多年,也算心想事成。比方說,一直喜歡書畫的人,以前沒有時間研究,退休了才真正開始研究、練習,也有機會成為書畫家。
04
熬過“婚姻危機”的坎,夫妻相伴一生。
前天下午,我剛剛走進小區,就聽到了吵架的聲音。我走近一看,發現是小區的王大爺和妻子吵架。
王大爺脾氣很倔,認為妻子劉奶奶不懂得打扮,做的飯菜不好吃。關鍵是劉奶奶常常去參加聚會,有變心的嫌疑。
王大爺不喜歡熱鬧,可是劉奶奶卻喜歡湊熱鬧,兩個人的生活方式,一直就沒有“同步”。
每天傍晚,兩口子吃完飯,王大爺就窩在家裡看電視,劉奶奶就去廣場跳舞。有時候,王大爺疑神疑鬼地跟在劉奶奶身後,看她到底和哪些人在一起跳舞。
其實,王大爺真的沒有必要生氣。他完全可以和妻子一起去跳舞,一起去聚會。人老了,應該走進集體,不可能老兩口,大眼瞪小眼在家裡待著,無所事事的日子,可以毀掉一個人。
俗話說:“少年夫妻老來伴。”
人到六十,應該考慮一下,以後和愛人如何相處,兩個人要做點什麼。相處幾十年了,對方有什麼缺點,也應該看得慣了,不要斤斤計較了。要善於發現對方的優點,發現兩個人共同的興趣愛好。
六十歲以後,兩口子常常演繹“夫妻雙雙把家還”的畫面,幸福自然來。
人生就是一個過程,熬過了中年的苦,就要感受老年的苦。年紀大了,既要學會靠自己,還要學會關心身邊的人,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越老越有福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