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題記:已近不惑,走過許多地方,感受著不同的習俗,品嚐著不同地方的“年”味,最難忘的是那年的味道。

年的味道總是在不經意間喚醒記憶裡沉睡的畫面,記憶中那“年”的味道雖事隔經年,或許早已想不起是在何時,在何處,與何人,是何事……,但在歲月的紗帳裡那味道如同心間裡的一抹“甜”,讓人每每想起,就無比愉悅。

那是一抹期盼的味道。兒時的記憶裡,時間總是遲緩與溫暖。孩子們總是滿心歡喜,懷揣著美好,期待著新年的到來。時間“慢”的讓人等不及的樣子,父母總會告訴我們要在新的一年到來之前忙完手裡所有的事情,不能把事情留給來年再做,當最後一床棉被拆洗晾曬完畢後,當整個房間打掃的一塵不染,窗明几淨時,在孩子們“漫長”的等待中終於迎來了年的味道。

兒時跟著大人趕大集置辦年貨是最開心的日子,在物質匱乏的年代,幾斤瓜子和幾把鞭炮就是這一年的期盼,這些小小的物質極大滿足了兒時的“虛榮心” 。

那是一抹墨汁的香。年根底下,各家從集市上購回的許多年貨,其中就有一張張用來寫春聯的大紅紙。父親寫得一手漂亮的毛筆字。每逢大年二十八時,差不多半個村莊的人的人都送來紅紙,父親潑墨揮毫,要寫上兩天的對聯,那時家的水泥地面上、方桌上,甚至床上,都擺滿了寫好的對聯,有的剛剛寫完,黑黑的墨還溼漉漉的,整間屋子都瀰漫著一股墨汁的香味兒。

那是一抹神聖而帶有儀式的味道。請家譜,又稱請祖子。年三十的上午父親掛上家譜,放好供桌,桌子一頭還有兩樣備用品:香和紙錢。一切準備工作做好後,再畢恭畢敬,上上一爐香(必須是三支),燒上一些紙錢,雙膝跪倒在地磕頭,以表示對祖輩的尊敬,吃完中午飯時,父親要到祖墳請先祖們回家過年,一路不許說話,也不許回頭,否則先祖們“請”不到家,這不是迷信,是一種儀式,也是一種孝文化,告知子孫要尊敬先祖,家中的盛出的第一碗飯要先敬過先祖後,一家人才能開席。

那是對美好生活憧憬的味道。大年初一此起彼伏的鞭炮聲把我們從酣睡中驚醒,孩子們美滋滋地穿好新衣服,躥出屋門,讀一讀家家春聯,吉祥的祝福飄散著濃濃的年味,希冀著春聯把美好的願望送到千門萬戶。鄰家的阿姨喜歡把孩子拉過來,欣賞下新衣是如何剪裁的。記得那時母親有個箱子放著各種用報紙做的衣服樣圖,也總會在整個村子裡借來借去,常常圍坐一起研究,最大限度的為孩子做出那個年代裡最時尚的衣服,會繡上象徵吉祥的圖案,憧憬著美好的未來。

時光日漸遠逝,曾經的那份簡單而快樂的童年塵封在記憶最深處,那些歡樂和笑靨在記憶深處歷久彌新。

我們在無數個“年”中學到了堅守、付出、等待與期盼。

5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婚姻就是一場棋局的對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