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蠻不講理的人,應該怎麼辦?
很簡單,要麼附和他,要麼無視他,千萬別和他糾纏。
因為就算你有十張嘴,也說不過一個胡攪蠻纏的人。
就像這個故事:
有兩個人吵了一天,一人說3×8=24,另一個人說3×8=21,相爭不下告到縣衙。
縣官聽罷說:“把三八二十四的那個人拖出去打二十板!”
二十四的人不滿:“明明是他蠢,為何打我?”
縣官答:“跟三八二十一的人能吵上一天,還說你不蠢?不打你打誰?”
和不講理的人爭論,就是自找苦吃。
正所謂:常與同好爭高下,不與傻瓜論長短。
聰明的人,從不和愚昧的人爭辯,那隻會拉低你的智商。
人與人的認知,是存在差異的。
與層次不同的人爭辯,註定不會有結果。
生命有限,永遠不要在層次不同的人身上浪費時間。
層次不同,不必強融
莫言曾經在他的文章裡,講過他的一段經歷。
有一次,莫言請人吃烤鴨。
大家都酒足飯飽後,桌上還剩下很多。
莫言心想,這麼多東西浪費了太可惜,於是他就繼續吃。
這時,有人開口了:“瞧瞧莫言吧,非把他那點錢吃回去不可。”
莫言瞬間感覺臉上火辣辣的,好像捱了一記耳光。
可那人還在興致勃勃地說:“你們說他飯量怎麼那麼大?要是中國人都像他一樣能吃,中國早就被他吃成水深火熱的舊社會了!”
回到家後,莫言非常委屈。母親建議他,以後再去赴宴前,先喝上兩碗稀飯,再吃上兩個饅頭。
莫言聽取了母親的建議,下一次赴宴前他就先墊飽了肚子。
於是,這一次他吃得慢條斯理。
結果有人卻說:“看看莫言那假模假樣的勁兒,好像他只用門牙吃飯就能吃成賈寶玉似的。”
其他人聽了鬨堂大笑,而莫言只能尷尬地笑笑。
生活中從來不缺這樣的人,他們總能想盡各種方法來挖苦你、詆譭你。
你若是跟他生氣,他還要怪你不懂幽默,不夠大氣。
《垃圾車法則》一書裡說:這個世界上,有許多的人就像垃圾車,他們裝滿了垃圾四處奔走,充滿懊悔、憤怒、失望的情緒。
一旦你給他們機會,他們就會把垃圾一股腦全都傾倒在你身上。
所以,遇見這樣的人,不要糾纏,不要爭辯。
你要笑著揮揮手,與他們告別,繼續走你的路,才不會被他們干擾了心情。
說到底,是因為他們的認知太過狹隘,才會看見的都是汙穢。
你若與其糾纏不休,只會讓自己筋疲力盡,把生活變得一地雞毛。
就像兩個登山的人,山頂的人說前方有一片汪洋,而山腰的人舉目四望,一片荒涼。
層次不同的人,永遠無法處於同一頻率上。
你若與其爭論,無異於雞同鴨講,怎麼也無法讓雙方都滿意。
就像有位朋友曾經跟我抱怨“實在不想回家過年!”。
因為上次回家時,有個親戚問他工作情況,他當時才剛畢業,收入一般,但勝在是自己喜歡的工作。
親戚聽完點點頭,也沒多說什麼,可後來他出去買東西回來時,卻聽到那親戚跟他爸媽說:“你兒子讀這大學好像也沒什麼用,你看那xxx的兒子在工廠一個月都掙得比他多……”
層次不同的人,註定無法溝通。
他不懂你的理想,你也無法理解他的追求。
就如村上春樹所說:“世上存在著不能流淚的悲哀,這種悲哀無法向人解釋,即使解釋人家也不會理解。”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話,還是要說給懂的人聽。
三觀不合,不必湊合
當然,有些時候,即便是相同層次的人,也未必聊得到一起去。
因為人與人之間,還存在著三觀的差異。
古人講“道不同,不相為謀”,用現在的話來說,就叫做“三觀不合,不相為友”。
你喜歡看書,有人說你裝文藝;
你喜歡吃西餐,有人說你太做作;
你喜歡四處旅遊,有人說你愛顯擺……
很多時候,讓我們沮喪的不是不快樂,而是快樂的時候,分享錯了人。
你分享歡喜,他覺得你在炫耀;你傾訴悲傷,他覺得你矯情做作。
三觀不合,註定不是一路人。
微博上曾經有一個熱門話題:“和一個三觀不合的人做朋友,是怎樣的體驗?”
“你性子冷,不喜歡說話,他說你不禮貌不尊重人,總是竭力勸你對每一個人笑臉相迎。你辛苦奮鬥了那麼多年,就是想過得好一點,他卻總說你太不會過日子,非逼你一分錢掰成兩半花。 你和一個極品的同事鬧矛盾,本想向他尋求安慰,他卻總是一臉嚴肅,說一定是你沒有好好溝通。”
你的順理成章,在他眼中就是諸事不對。
或許誰都沒錯,只是彼此三觀不合,無法苛求。
說到底,三觀不合的人密切來往,只會成為彼此的負擔。
人生短暫,精力有限,與其互相傷害,不如好聚好散。
有的人,無言也默契,有的人,卻是相對也無言。
生活無需過多陪襯,三觀不合,不必為友。
畢竟朋友的意義,不在多,而在真。
就像《千與千尋》中的一段話,寫得既真實又美好:
“人生就是一輛列車,路途上會有很多路口,沒有一個人可以自始至終陪你走完,你會看到來來往往,上上下下的人。如果幸運,會有人陪你走過一段,當這個人要下車的時候,即使不捨,也該心存感激,然後揮手道別。因為,說不定下一站,會有另一個人陪你走得更遠。”
相識滿天下,知己能幾人?
三觀不合的人,就像兩條相交線,哪怕只是短暫的相遇,最終也會分道揚鑣,漸行漸遠。
無論友情、愛情,唯有三觀一致,才能走得長遠。
餘生漫漫,要與真正知你、懂你的人相處,才不枉來這人間一趟。
懂你的人,才配得上你的餘生
曾在知乎上看到一個問題:“人和人最難的是什麼?”
有個回答是:“懂得。”
人世間最大的孤獨,不是一個人,而是你身處眾人之中,卻找不出一個懂你的人。
和一個懂你的人說話,是一種減壓;和一個不懂你的人說話,是一種無聊。
和一個懂你的人相處,是一種快樂;和一個不懂你的人相處,是一種折磨。
就像《肖申克的救贖》裡說的:“我想普天下最糟的事,莫過於懷著滿腔心事與秘密,卻非無人可訴,而是沒有人聽得懂!”
茫茫人海,遇到一個懂你的人,實屬難得。
“伯牙絕弦”的故事,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詳:
俞伯牙琴藝高超,許多人都對他仰慕有加,卻沒有誰能真正聽懂他琴聲,直到遇見了鍾子期。
那是俞伯牙生平第一次,感受到“懂得”的滋味。
他驚喜萬分,激動地對鍾子期說:“這個世界上只有你才懂得我的心聲啊。”
兩人相見恨晚,結為生死之交。
後來,鍾子期病逝,俞伯牙得知後,悲痛欲絕。
他在鍾子期墓前,彈完一曲《高山流水》,就此摔琴絕弦,隱居山林,不再彈奏。
因為世上,再無懂他之人。
一個懂你的人,勝過萬千酒肉朋友。
世界上最溫暖的話,永遠是“我懂你”。
作家廖一梅曾說:“人這一生,遇到愛,遇到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了解。”
因為了解,所以懂得;因為懂得,所以慈悲。
懂,是一切情感升溫進階的基礎。
比如楊絳和錢鍾書,他們互相懂得,相互欣賞,風風雨雨數十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