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兩個人在一起,最舒服的相處方式是怎樣的呢?我覺得親密關係最舒服的狀態,不是一種固定的狀態,而是動態式地隨時調整。彷彿兩個人在跳一支雙人舞,兩個人一直要互相配合,跟著合適的節奏夫唱婦隨地保持相對舒服的狀態。

一、日常瑣事習慣約法三章

很多婚姻都敗給了日常的瑣事,有人說,夫妻之間不要斤斤計較,互相多一些謙讓。可是,隨著親密關係的深入,天天在一個屋簷下,不可能事事相敬如賓(當然高情商的人也有,但確實不多)。如果事先沒有約法三章,遇到大家情緒都比較激動時,矛盾就很容易激化。

很多走過七年之癢的夫妻,都有一套自己的相處法則,遇到問題知道如何去處理。雖然明知對方身上還是一堆缺點,但對兩個人的生活不會有致命的殺傷力,家庭這隻小船照樣揚帆遠航。

大多數夫妻都會經歷理想化的破滅,從最初的“我的眼裡只有你沒有她”到彼此開始挑剔對方這不好那不好,甚至考慮要不要離婚?

俗話說,“喝彩是閒人,褒貶是買家。”挑剔是關係深入的象徵,如果不是非常大的原則性問題,共度磨合期是比較理性的選擇。婚姻是一場修行,離開這個人,誰能保證與下一個人相處起來就完全沒有問題呢?

每一個家庭的分工不可能一模一樣,結合兩個人的優點和缺點,對家庭事務進行大致的分工。不要和別人家去攀比,你沒和另一個人生活過,不知其中的酸甜苦辣。

都說相愛容易相處難,其實,經歷過十年婚姻以上的人,都會告訴你天下沒有百分百合適的伴侶,能彼此磨合度過這一關的夫妻,會讓這段親密關係走得更遠、更深。

二、擺脫抱怨,不爭對錯

親密關係中不爭對錯,把自己放在一個“不勝之地”,對彼此的行為多一些善意的解讀,多一些心平氣和式的溝通,少一些抱怨,多一些團隊合作精神。

兩個人多使用這些詞彙:“妥協、適應、理解、溝通、合作、嘗試、彈性、可變、多種可能……”。這些詞彙的特點是比較有彈性,關注點更多放在外界,放在那些現實的,不受自己控制的客觀存在上。

少使用類似這樣的詞彙:“必須、應該、強力、保證、標準、理所應當、不準、唯一、堅決、硬性、確定……”。這些詞彙的特點是比較理想化的,它關注的是我們內心世界的期望,期望外界與我們的內心世界相符合。

以相處的心態,擺脫抱怨,放下“改造對方”的不切實際的想法。多問自己這樣的問題——“對方就是這樣一個人,我要怎麼去理解他,我還可以怎麼做,怎麼去溝通?要如何與他相處?”

接納他的不一樣,在此基礎上,去調整自己的應對模式。比如:“我知道你要的是這個,但是我要的是什麼……。”,“我知道你很煩,但我要的是你的一句貼心話……。”

這個過程裡,試圖找到一個雙方都更舒服的姿態,可能會一次次嘗試之後一次次失敗,但你仍然要這麼去試。就像momself的創始人崔璀在一期節目中所說的:“相處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它不是隨著愛自由流淌,它需要一些忍讓和接納。”

不要為了對方或是家庭太過犧牲自己,但凡想要付出就心甘情願地去做,有失亦會有得。如果內心覺得委屈,就不要勉強自己,沒有什麼犧牲是必須的。

如果將犧牲變成抱怨,所有的犧牲都會變成不值得,不如不去做這樣的犧牲,總能找到雙方都能接受的第三條路。

三、親密有間,敬畏有加

很多親密關係非常好的伴侶,常會出現另一個問題——我們在一起什麼都好,但卻感覺越來越少了點什麼。當婚姻度過磨合期之後,我們還需要給這段關係增添一些活力,這也是親密關係中特別需要經營的部分。

比如:你悄悄地去新學了一個小樂器,對方生日的時候,給他一個小驚喜。或者兩個人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可能都會讓你們的生活增添許多浪漫的色彩。

親密關係最理想的狀態是兩個人一路走來,彼此一次又一次地重新愛上對方,這就需要彼此多一些自我生命力的綻放。各自都擁有著值得追逐的夢想,不斷地提高自己,散發自信的光芒。

同時,親密關係之間,有分歧可以爭辯,但不要什麼話難聽說什麼。吵架也要有吵架的禮儀,語言的暴力在親密關係中相當忌諱,彼此互相尊重,不觸碰對方的底線。

心理學家說,人只有在平靜的狀態,那些情商技能才能真正起作用,衝突的狀態下,任何人都無法很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緒,哪怕是學心理學的專家們。

人與人之間,不管是建立了怎樣的關係,夫妻關係也好,親子關係也好,都需要設立邊界,保持親密有間,敬畏有加的舒適狀態。

7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找個乾淨的人戀愛結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