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如果有人問你“會說話嗎?”你會認為這個人有病,沒準是個白痴。人長著嘴巴,只要不是啞巴,誰不會說話?其實,認真想想這個問題,還真的不簡單,有的人說了一輩子的話,但確實是一個不會說話的人。因為說話隨便,常說一些過分的話,不該說的話,傷了不少人,誤了不少事,我很難把這類人歸到會說話的序列。

嘴是與人交流的器官,語言是帶有情緒的,能給人溫暖,也能給人以傷害。語言的傷害與外在的傷害不同,外在的傷害看得見,語言的傷害是無形的,常常傷在心裡,有時一句無意的話語會讓人記恨終生,也可能會讓朋友變成仇人。說話的能力與生俱來,不需要考試,但把話說好卻需要學習,這是做人處世的必修課,不應等閒視之。說話沒有一定之規,但有些基本的要求,還是需要把握的:

1.傾聽別人說話。傾聽別人說話的態度體現一個人的道德水準和智慧高下。以認真關心的態度傾聽,不時用微笑點頭等肢體語言,與說者呼應,就會引起共鳴,活躍氣氛,拉近距離;不輕易打斷他人說話,這是與人交流時應遵守的基本常識,也是自己說好話的前提。

2.少說話。季羨林教授提出人老話要少,說得很對。不要用語言去幹擾別人的事,一是你沒有權利,二是你沒有能力,你的經驗、知識,哪一點比別人強啊!你指點什麼?人各有志,他們有他們的想法、活法。事業畢竟是年輕一代人的事業,老人儘量少插嘴,少干預。一些老人,對外人總愛評論一下,對家人總愛指導一下,雖是一片好心,卻常常使人反感厭煩,與自己說話的初衷背道而馳。當對別人談論的問題不懂時,別亂說,懂得時,別多說,話多誤事,言多必失。與外人交流如此,與家人交流也應這樣。

3.注意和別人的話題同步走。生活中常會有這樣的感覺,和有些人說話總覺得累,交流很困難似的。這並不是知識與見識的差異,而是思維不在一個頻道上,原本談論的是比較嚴肅或者高興的話題,有人卻離開正在談論的主題,只管說他自己想說的,南轅北轍,不大顧忌別人的感受,令人掃興。與人交流要注意分清場合,談論嚴肅話題時要認真,這和作文一樣,離開了主題,即使你說的每一句話都有道理也是廢話,別人更不會給高分。別人不願談的話題不談,更不能打破砂鍋問到底,可能涉及別人的隱私或者勾起不痛快的心事,會令場面尷尬,引人不快。

4.多說讚賞的話。別那麼吝嗇,又不是要你掏腰包,嘴巴甜一點,這不是說要你諂媚奉承,而是要讓你多說暖心的話,不說給人添堵或引起傷心的話。順著別人說,不要逆著別人說;說話不揭短,更不揭別人的隱私,這是生活中的一般常識。 年齡不是一個人成熟的標誌,成熟更不是用大道理去說服別人,而是學會去理解和讚賞別人。

5.多說帶有正能量的話。我們每一個人的存在和行為,都是影響周圍人心情的小小因素,當我們周邊的人都不開心的時候,我們也會不開心,當週圍的人都積極,幸福,樂觀的時候,我們自然會感染到這種正能量帶來的影響,這就是正能量與負能量的差異。人們之間相互交流,一定要站在對方的角度,理解他人的不安,安撫他人的焦慮,關心彼此的需要。多傳輸健康樂觀、積極向上的動力和情感,給人向上的信心和希望。

6.要有一個好的態度。好好說話的前提是態度,用謙和的語氣,禮貌的言辭,與人為善的心理狀態與人交流。有人說,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內容佔百分之三十,情緒佔百分之七十。相互談話不快甚至發生爭吵,往往不在事情上,計較的是情緒,是態度。

言為心聲,語言有問題,是心偏頗了,或者是心浮躁。觀察現實生活中的家庭,幸福的家庭裡面,個個都心平氣和,語言溫和,氛圍祥和;而不幸的家庭裡面,個個都情緒消極,氣氛糟糕,其中總有一兩個憤憤不平經常罵罵咧咧的人。時時傳遞出的是負能量。這種情緒在家中蔓延擴散,家庭的衰敗也就不足為奇。

如果要硬說說話的方法技巧,歸於一點,就是不以自我為中心,注意站在他人的立場思考,充分考慮別人的心情、感受。

4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老去的孤獨,另類的鄉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