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稻盛和夫在“活法”中,一次次強調了心中願景對一個人一生的影響與重要性。他說:心不喚物,物不至,“心想事成”是宇宙的法則。

他用自己親身的經歷告訴我們這些話的真理性,告訴我們你心中描繪怎樣的藍圖,就會度過怎樣的人生。一個人心中描繪的事情或願景,總會如願地在其人生裡出現。

這讓我想到了心理學上的“比馬龍效應”。

比馬龍是古希臘神話中一個主人公的名字,相傳他是塞普勒斯國王,善雕刻,是一位有名的雕塑家。他用象牙精心地雕塑了一位美麗可愛的少女,並深深愛上了這個“少女”,給她取名叫蓋拉蒂。他真誠地期望自己的愛能被“少女”接受。於是日夜祈求神將雕像變成真正的少女,和他成為終身的伴侶。神被比馬龍的痴情感動,於是將雕像變成了少女。比馬龍和蓋拉蒂終成眷屬,永浴愛河。後來他們的故事成為心理學上被研討的主題,就是“比馬龍效應”。

“比馬龍效應”是由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雅克布森在智力測驗中發現,又稱“羅森塔爾效應”或“期待效應”。

所謂“比馬龍效應”,就是期望的應驗。當人們對自己有所期望時,這個期望總有一天會實現。因此,每一個渴望成功的人都要明白一點:你有什麼樣的期望,就會得到什麼,就會有什麼樣的成就。

佛教有“思念造業”之說, 所謂“業”就是“因”,即產生現象的原因。就是說,“心中所想”就是原因,這種原因產生的結果,會在現實中出現。佛經禪理中時常出現的一句話“一切唯心造”亦是同理。所以,你心中想什麼,你思考的內容,非常重要。

一個人的人生確實就是他們思維的產物。

綜上可見,不論東方文化還是西方文化,不論哲學,心理學抑或宗教雖然表述不同,表達的意思卻是相同的。

所有這些都讓我們清晰地明白一個道理:想要一個美好的人生,總是抱持強烈而美好的願望不斷前行,有多重要又有多必要!

就像稻盛和夫先生說的一樣:願望是種子,是一切的開始,是人生開花結果最重要的因素。

15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丈母孃:女婿,把你空著的房子給小舅子住吧!女婿:你說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