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爆炸,在我們生活的當下,已經真實的發生了。
不管是上班摸魚,下班通勤,同事團建還是自己宅家,長時間看手機刷簡訊息、影片,已經成為我們最大的消遣。
所以,在資訊爆炸的當下,我們是不是也該停下來反思一下呢?
提問
來自知乎網友的提問:
在這個資訊大爆炸的時代,怎麼才能不被資訊流量、短影片影響,變得不再浮躁,找到純真的自己?
回答
1
為什麼我們被資訊裹挾了?
從大環境來看,如題主所言,我們正處於資訊大爆炸的時代。在這個時代,我們隨時隨地都能方便的獲取資訊,甚至,在我們只是想娛樂自己的時候,商家的廣告、其他的遊戲連結,都會在我們的意料之外出現。
也就是說,資訊大爆炸的情況,一半是我們主動迎接的,這時候,我們主動去網際網路搜尋有趣的貓咪影片、檢視相關的本地新聞。但另一半時候,我們卻是被迫接受的,這時候,可能我們的本意是回覆朋友的訊息,但不小心多看了會兒明星八卦,或者我們在看影片,卻不小心點到了商家的廣告連結。
這些時刻累積起來,就讓我們產生了自身腦袋資訊爆炸的感覺。
從外部來看,在網路獲取資訊,變成一種趨勢,也成為越來越多人的習慣。
但從內部來看,我們之所以會感覺自己被資訊裹挾,很大的原因在於,我們不明白一件事:資訊不等於知識。
在長期上網的狀態裡,可以說我們多數人都是迷茫的,上網不知道為了做什麼——或者為了消磨時間,或者本有目的但後來遊離,又或者只是自己養成了上網的習慣……
上網時迷茫的狀態加之預設“資訊=知識”這件事,讓我們直接成為了他人資訊網的獵物。
成為獵物之後,我們就會產生類似題主的感覺:被資訊影響,變得浮躁,純真的自己消失了。
2
有什麼方法讓資訊為己所用
在資訊獲取時,我們首先要明白,資訊不等於知識,從這個點上出發,我們就可以明白,怎樣讓資訊為己所用。
首先,我們需要意識到自己在做什麼。網路是個工具,我們可以用手機來抵抗交流以避免面對面交流的尷尬,也可以用遊戲來娛樂996工作日的一天。網路的功能多種多樣,但重要的是,我們需要知道自己在用網路時,主要的目的是什麼。搞清楚了這件事,我們就會對周邊資訊爆炸的情況有所控制。
其次,因為資訊不等於知識,所以,我們在獲取資訊時,最好對平臺性質有清晰的瞭解,同時,面對自己需要獲取的內容,也能帶有足夠的目的性和標籤感。
舉個例子,比如,我們想要練習一字馬,於是想搜尋相關的資訊。這時候,我們首先可以想一想:哪個平臺可能有這樣的教程?
一字馬的訓練,屬於健身類內容。教程會有文字版和影片版,因為涉及身體的動作,所以選擇影片類資訊顯然更有優勢。同時,一字馬需要比較久的拉伸練習,所以比起短影片,長影片是更好的選擇。
經過這樣的思考後,我們獲取的資訊內容,更有行動性,也會讓我們更容易將資訊變成知識。
3
什麼是“純真的自己”
在題目裡,這個詞很扎眼。那麼,什麼是“純真的自己”?
首先,杜絕網路肯定不等於純真。網路於我們的生活,只是個工具,與我們想要成為“純真的自己”這一目標並不衝突。
其次,既然網路只是個工具,那麼,我們在需要的時候使用它就可以了。而且,只要我們帶著清楚的目的去使用它,它就能成為我們成長過程裡的一大利器。
純真的自己,不等於隔絕的自己。純真的自己,也不等於不接納改變與成長的自己。
總結
說到底,焦躁這種情緒,除了因為資訊爆炸,更大的原因,正在於我們自己。
想要成為純真的自己,首先要做的,反而是接納資訊爆炸的現象,而後,從這個現象裡,慢慢捋出自己需要的東西,久而久之,資訊成為工具,焦躁的情緒,也就慢慢平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