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子女是父母的子女,但是,子女的子女不再是父母的子女。

血緣關係在當下這個社會中變得很淡很淡了。

在公交車上聽到一個老大媽在跟她的閨女打電話,整個通話的大概內容是:

閨女馬上就要生小孩兒了,老母親從縣裡坐火車到市裡,照顧了幾天閨女。但是,老父親在老家裡生活不是很能自理。於是,老母親就在今天坐公交車去火車站,準備回縣裡。可是,閨女不想讓老母親走。然而,老母親在老伴兒和閨女兩個人之間選擇了老伴兒。閨女提出要回孃家所在的縣城醫院生小孩兒,這樣就能方便老父母照顧小孩兒了。老母親一聽,就拒絕了。理由是:市裡的醫療裝置和技術更好,手術費也花不了太多的錢。閨女緊接著又提出讓老父母二人都來市裡幫忙照顧小孩兒。老母親再次拒絕了。理由是:閨女的老父親行動不便,也不適合城市的生活環境,老母親還得留在老家照顧老父親。就這樣,閨女和自己的老母親二人相持不下。閨女甚至不高興了,她的老母親直接提高音量,讓閨女跟她老父親商量商量再說,自己也回老家跟閨女的父親再商量商量。最後,閨女和老母親的這通電話,就這樣不了了之了。

其實,這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

無非就是一個關於“誰來照顧女兒生的小孩兒”這樣一個問題。

當然,就公交車上這對母女之間的通話來看,丈夫、公公、婆婆不在這個問題的答案範圍之內。具體的原因,咱不清楚。沒辦法,我在公交車上肯定不能去問人家老大媽“為什麼女兒的丈夫和公婆不能照顧小孩兒”這個問題。

由此,女兒的父親和母親就只能是這個問題的答案。

可是,大家也都看到了:女兒的母親和父親也很難照顧女兒生的小孩兒,而且情有可原。

那麼,誰來照顧女兒生的小孩兒呢?答案只能是女兒自己了。

所以,這個問題的結論就是:沒人幫忙照顧女兒生的小孩兒

由這個問題,我想到了如今年輕父母的托育問題。

“自己帶孩子呢?還是託付給父母或早教機構呢?”

很多年輕父母在經濟壓力之下,發出如此疑問和無奈的感嘆——“早知道托育問題這麼難解決,就不生小孩兒了”。

當然,辭職在家帶娃,肯定不現實。房貸、車貸、吃喝拉撒……每個月都要花很多錢。

把小孩兒交給父母帶,又會產生很多問題。

把小孩兒交給早教機構,既不放心又要多一筆花銷。

這種矛盾且糾結的心理和思想鬥爭,我們感同身受。

正像一個90後媽媽說的:

公婆不給照顧小孩兒,父母在外地,不願意大老遠地跑過來給帶娃。兩口子又都要值夜班,工作單位不給通融,托育機構每個月要3000塊錢,請個保姆也很貴,真的是沒有辦法帶娃,後悔生娃了!

如今,雖然生得起孩子,但是真的養不起孩子。

也不知道那些鼓吹放開三胎的人們是怎麼想的。

托育難,到底是經濟的問題,還是人的問題呢?

3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人生要感激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