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看臉的時代,有些時候刷“臉”可比刷能力管用多了,以前常說“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現在說的是:“只要臉好看,肚裡沒水也不怕”。
現在是一個快節奏的社會,許多人吃著快餐,坐著快車只是為了爭奪比別人快幾秒鐘,也許你會想多這幾秒鐘有什麼用?但是我要說的是,成功往往取決於細節。這幾秒鐘可能就會決定不一樣的結果,就這幾秒也許你就能比別人先一步談妥專案,就這幾秒也許你會比別人先一步取得成功,可別小瞧這短短的幾秒鐘。
生活節奏變快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就會變得很少,在有限的時間,你可能會看到無數張臉,而能引起你注意的也往往會是那些,你喜歡的“臉”,因此“臉”給人的第一印象就顯得尤為重要。現實中很多人都因為“臉”長的普通,而被人忽視,機會就算擺在他們的面前,也不會選擇他們。
比如做前臺,如果你的臉好看,就會讓很多人對這家公司感到“眼前一亮”。再比如現在的奶茶店或是做銷售的人,他們“臉”的好看程度和他們的銷售能力通常成正比。於是在這樣一個看臉的時代,“臉”長得好看,成功的機率也會變大。
以前常講這樣一句話:“女人靠美貌來征服男人,男人靠能力來征服女人和世界”,這句話體現了外貌對女人的重要性以及能力對男人的重要性。但是我要告訴你,並不是這樣的,樣貌對於一個男人來說同樣重要。樣貌不僅能給一個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還可以從樣貌中,看出一個人的不性格,甚至看出一個人的智商。
在我國流傳這樣一種技能“面相術”,它最早產生於氏族社會,在春秋戰國時期時被徹底完善,它的功能是從一個人的面相中,看出對方的身體情況,甚至還可以看出對方往後的命運。
例如在古代時,呂公在宴會上看到劉邦的面相後,便認為劉邦以後的成就一定會非常的高,還不顧勸阻地將自己的女兒下嫁給劉邦,當時大家都覺得呂公瘋了,因為當時的劉邦只是一個芝麻小官,還帶著一副流氓樣。但是歷史證明呂公沒有看錯,劉邦最後成為了我國西漢的開國皇帝。
劉邦和呂后劇照
還有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他曾經只是戰場上的一個小兵,在一次路過江蘇臨淮時,被郭山甫看重,郭山甫在看到朱元璋的面相之後,舉家投奔朱元璋,朱元璋也在他們的幫助下,建立了自己的王朝,也許你會覺得這是古代人的封建迷信。
但是我國中醫上的四診—“望聞問切”充分的證明了,看人面相確實可以看出一個人的身體好壞,四診是我國中醫常用的診斷方法:望指的是觀察對方的氣象,聞是聽對方的氣息,問是詢問對方的狀況,切是把脈象。並且在《古今醫統》中有這樣一句話:“望聞問切四字,誠為醫之綱領。”
近年來的科學家們,也從進化心理學和社會心理學的理論中表明,樣貌和智力之間存在著正比的關係。
他們觀察了大量的雙胞胎和有血緣關係的兄弟姐妹,透過他們身上的遺傳基因和樣貌,作了一個比較實驗,實驗發現遺傳基因並沒有決定性的影響他們的智商,相比較之下,樣貌的影響卻十分的大,於是他們緊接著做了相關的研究。
透過大量的取樣對比之後,這些科學家發現,聰明的人他們的面相都有這樣的特徵:眼睛之間的距離比較大,高鼻樑,臉長,下顎尖。總的來說就是臉型比較立體,五官的稜角分明。
智商較低的人,他們的面相通常有這樣的特徵:臉、下巴比較圓,臉型沒有那麼立體。
科學家們還發現,這樣的說法只適合男性,不適合女性,因為通常女性比男性更注重外貌,所以透過他們的外貌來判定智商就充滿了干擾性,準確性就降低了許多。
面相還可以看出一個人的性格。
加拿大的研究人員認為“面孔的寬高比”能夠看出一個人的性格是否易怒、暴躁,他們透過觀察大學運動員、和一些職業的棍球運動員證實了這一點。他們先用計算面孔寬高比的公式,計算了每一個研究物件的比例,然後去調查這些人,在運動中是否常存在“鬧事、吵架”的行為或是是否在運動中含有一些“攻擊對方的行為”。最終他們發現,寬高比大的人,往往會表現出比寬高比小的人,更強的攻擊性,他們往往都是鬧事的帶頭者。那些寬臉的運動員,很多都因為鬥毆事件被處罰過。
所以古人所說的“面相術”不一定全是靠迷信,含有一定的道理。也許擺在這裡,你會覺得“玄乎”但是生活中,你也常有這種“以貌取人”的做法,例如:當你看到一個小孩子長相不錯的時候,你會認為他的字也一定寫的十分的好看。
這種情況,在心理學上叫做“光環效應”
光環效應:它是一種影響人際知覺的因素。這種愛屋及烏的強烈知覺的品質或特點,就像月暈的光環一樣,向周圍瀰漫、擴散,所以人們就形象地稱這一心理效應為光環效應。
臉也通常都是見到一個人時,對他的第一印象。在社會心理學上有一種心理叫做:“印象效應”,意思是人與人第一次交往中給人留下的印象,在對方的頭腦中形成並佔據著主導地位。
當你的“臉”留給對方的印象是好的一面時,別人自然就會認為你這個人也十分的聰明。俗話說“情人眼裡出西施”也是這個道理,你喜歡一個人,你就會自然而然地認為這個人各方面都十分的優秀。
也許這些證明都是有科學依據的,但是人神奇的地方,就是有自己的思想。第一印象,或是臉,這些幫助你瞭解他人的方法,都是判斷的“側面依據”。真正要看出一個人的智商是高是低,還是要經過長時間的相處認識,才能下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