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自私的本質是直接向外界要好處,且沒有任何反哺,或是反哺遠遠小於索取。

我們說一個人自私,是這個人只顧自己,不考慮他人,無休無止地向他人,向這個世界索取,而沒有任何回報。

我從來不支援那種無私奉獻的行為,其實這個世界也不存在真正奉獻的人,因為從能量守恆來說,是不科學的。

我們看到的“無私奉獻”的人,要麼是用自己的“奉獻”來討好他人,比如說,職場新人對老人;要麼是透過“奉獻”為自己博得美名,像一些賺錢了的商人,做慈善;還有就是他透過做一件事為自己找到生命的意義,這件事對他來說相當於生命的救贖,這類人確實人格得到了昇華,也值得我們崇敬,因為他的“奉獻”是順便完成的,不是主觀企圖,像華坪女中的張桂梅校長。

而一個人敢於向他人,向外界“要”,本質上是一種自信。這種自信一方面是他肯定他的要求是合理的,是符合人性的,是符合客觀現實的,另一方面他也相信自己身上一定有能夠滿足他人需求的東西,可以形成能量、資訊的交換。

自私的人是什麼樣呢?他一般不敢光明正大的要,其實他自己也清楚這種“要”是不合理的,另外一方面他也自卑,知道自己無法為他人創造價值,但慾望又剋制不住,於是就表現出這種“猥瑣”的醜態,或是一種“蠻不講理”的霸道。

我之前分享過一句話:“一個人發起協作的能力決定了他是否仍有豐富的人際關係”。自私和討好都不可能會有豐富的人際關係。“協作”,意味著:以我為主導,發起一件事,並且還能調動他人一起來完成。這裡面還包含著我對他人多少有過了解,知道他擅長什麼,這本身就是對他人的一種關注、認可和肯定。

前段時間跟朋友聊天,說我們窮人家出身的孩子跟富人家出生的孩子,最大的差異不是物質上的,而是情商。富人家的孩子從小耳濡目染,自然就學會了如何找到人,和他們協作,因為他們下意識就知道怎麼互幫互助。

而窮人家的孩子,要麼透過討好來獲取他人的“施捨”,但效果並不好,不管你怎麼討好,往往無效,自己還在那抱怨別人看不起自己。因為,健康的人際交往根本上是有價值交換,這種價值不限於物質層面的。

窮人家的孩子求人辦事,往往通過當時的送禮,然後即時對沖掉這份人情,這也是他們父母一貫的做法,自然學會了。當然,窮人家除了這其實想不到其它東西來交換。但送禮肯定是下策,因為富人家最不缺的就是生活物質,而且窮人家還送不出高階貨。富人家缺的是被尊重、被愉悅的需求,而這個一般的窮人家要麼想不到,要麼做不到。

不過,講到這讓我想起《紅樓夢》裡“劉姥姥進大觀園”,不得不佩服劉姥姥的情商,雖然被林黛玉說是“母蝗蟲”,但窮人家求生存的困境是出身大小姐的林黛玉不能體會的。第一次進大觀園劉姥姥就透過周瑞家的先了解情況,然後抬高剛剛“掌權”的王熙鳳,迫使她再困難也得從牙縫中擠點銀兩打發她。第二次就更了不得,非常放得下自己,把自己當笑料,從頭到尾把賈母逗得爽翻天,在情緒上極大地滿足了這位榮國府的老祖宗。

好,回來,繼續……

當然,還有層次更低的,就是自私。討好的人,雖然沒有存在感,至少不會被人遠離,說不定還能被人挖掘出價值。但自私的人,多打過幾次交道,人際關係基本就會斷裂。

我還見過一種非常“不要臉”的自私,在我看來非常的低自尊,就是以耍小聰明來掩蓋這份自私,比如請人幫自己一個很重要的忙,然後說一個客觀上能給對方帶來有哪些好處。潛臺詞是:不僅我不需要感謝你,你還得感謝我。媽呀,太噁心了,想起類似的事吐一地……

最後說一點,無論是跟人協作,還是互幫互助,都要做好自己吃點“虧”的準備,這點挺反人性的。因為每個人都會覺得自己付出的比對方多,這是一種心理錯覺,哪怕從第三方客觀上看覺得對等(當然也很難有百分百的對等)。

一點虧都不願吃的人,你會想到你身邊哪些人,你願意接近他嗎?你願意跟他一起共事嗎?別人都在背後怎麼說他的?

13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說好了不分手,今生我們一起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