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不苛求他人

我最近在得克薩斯州遇到了一個憤怒不已的商人。別人告訴我,認識他不到15分鐘,他就會把所有事情告訴你。果然,我知道了令他憤怒的事情,直到如今提到這件事他還很氣憤。

11個月之前,他給34位員工發了一萬美元的年終獎,但卻沒有任何一個人感謝他,他尖刻地說:“我真是後悔不已,早知道他們這樣的話就一分錢也不給他們。”

古代聖賢曾說:“憤怒的人心裡總是充滿了怨恨。”這個商人就是心中充滿了怨恨,我很同情他。他可能有60歲了吧,根據人壽保險公司的說法,我們平均可以活到60到80歲之間差距的三分之二多一點,也就是說,這個商人要是運氣好的話,還可以活14到15年,他卻幾乎浪費了一年的時間埋怨一件早就過去的事情,對此我深表同情。

他不該沉浸在自己的怨恨中,應該先捫心自問:“為什麼沒有人來感謝我?是不是我平常給員工的工資太低而又讓他們幹了太多的活?是不是他們認為年終獎是他們勞動所得,是應該的?是不是我平常太苛刻了,不夠平易近人,所以人家不敢感謝?是不是大家以為我發年終獎是為了避稅?”

也可能是,這些員工真的很自私、很源劣、很沒禮貌。不管出於什麼原因,我們是無法知道真相了。但我知道,強生博士曾說:“感恩是良好教養的成果。一般人身上是表現不出來的。”

因為這個商人希盟別人感謝他,就是犯了一般人都會犯的錯誤,可以說他完全不懂人性。

要是你救人一命,你是不是也希望他有所表示?肯定會。著名的刑事律師山姆·裡博維茲曾救過78個人的命,讓他們最終逃脫電椅的懲罰,可又有幾個人對他心存感激,哪怕寄一張聖誕卡也好?沒有,一個也沒有。

說到錢的問題,那就更沒戲了。查爾斯·舒萬博曾告訴我這樣一件事,他曾救過一個挪用銀行公款的出納員,他把公款拿來炒股票了。舒萬博就用自己的錢填補了虧空,讓這個出納員最終擺脫了懲罰。這個出納員表示過自己的感激嗎?確實有過,曾在很短一段時間裡表達過謝意,但不久就轉而批評和辱罵舒萬博,一個讓他免於牢獄之災的人!

要是你給自己親戚100萬,你是不是希望他感謝你呢?安德魯·卡內基就這樣做過,要是他又活過來的話,他一定很驚訝,因為他的那位親戚此刻正在罵他。因為卡內基捐給公共慈善機構三億六千五百萬,他的親戚因此責怪他“只給了區區一百萬”。

沒有辦法,在人的有生之年,自己的品性很難發生根本性的轉變。為什麼不接受這個現實呢?為什麼不學學羅馬帝國聰明的阿流士呢?他在自己的日記裡說:“今天我會見那些多嘴的人,自私、以自我為中心、不知感恩的人,但我一點也不奇怪,心裡也不會難過,因為我不能想象一個沒有這種人的世界。”

他的話說得很有道理。要是你整天埋怨別人沒有感恩之心,那該怨誰呢?人性就是這樣的。只能怪我們不瞭解人性。要是我們懷著施恩不圖報的心理,偶爾得到別人的感激是不是很驚喜呢?這樣得不到的時候我們也就不會難過了。

下面是這一章我要講的第一個要點:容易忘記感激他人,這是人的天性。所以要是你施一點點恩德就想得到別人的不盡感激,那你將為此痛苦不已。

我認識的一個紐約女人,她經常孤獨、哀怨,連親成朋友也不願意接近她。這一點也不奇怪,你見了她就會發現,她可以連續幾個鐘頭不停地說自己對侄女有多好,自己是如何在她們生麻疹、患腮腺炎和百日咳時細心照顧她們的,供她們吃,供她們穿,供她們上學,其中一個侄女還一直在她家住到結婚。

她的侄女們有沒有來探望她呢?有過,偶爾會的,但也只是為了盡責任,大家都怕來看她。因為她們不得不坐幾個小時聽她嘮嘮叨叨指桑罵槐,聽她沒完沒了地埋怨和自怨自艾。後來,她發覺也沒法讓她們來看自己了,就找到一個法寶,說自己心臟病復發。

她的心臟病真的發作了嗎?是的,醫生說她的心臟和“神經”,會發生心悸亢進症。但同時醫生也說,我們對此無能為力,因為她的問題完全在於情感。

她真正需要的是愛和關注,而她自認為需要的是感恩和回報。她認為這些都是她應該得到的。就是這樣,讓她永遠也得不到真正的感恩和回報。

世上還有很多她這樣的女人,她們因認為“別人的忘恩負義”而孤獨和寂寞,以至於生病。

她們渴望愛這本身沒錯,但要想得到愛,唯一的方法是不要苛求,要有付出不圖回報的心理。也許你覺得這話太理想了,太不符合實際了。實際上這只是一種生活常識,一種讓你變快樂的靈丹妙藥。我家裡就曾發生過這樣的事情。小時候我家裡窮,總是欠一屁股債。即便如此,父母每年還是會想辦法為孤兒院募捐錢物。那所孤兒院就在愛荷華州,但我的父母從來沒去過。除了寫信以外,可能沒有誰謝過我的父母,但他們一樣得到很高的回報,那就是從幫助孤兒這件事上得到的快樂,而且是不圖回報的。

成年之後離家,每年聖誕我都會給父母寄一張支票,希望他們能為自己買點好東西,但他們沒有這樣做,有時聖誕前幾天我回家,父親總是說他們為鎮上一些“可憐的女人”買了煤和雜貨,為那些孩子多又沒有錢的人買了食物和柴火。在做這些事情的時候,他們是快樂的,是付出不圖任何回報的快樂。

我相信我的父母會成為亞里士多德理想中的人,即最快樂的人。亞里士多德說:“理想中的人,應該是那種以施恩於人為快樂,以接受施恩為愧疚的人表達自己是仁慈者,高人一等;接受別人的恩惠者,低人一等。”

下面是這一章我要講的第二個要點:要想得到快樂,就不要斤斤計較於地組或者忘恩,只需享受給予的快樂。

很久以來,父母都想著兒女是否感恩了,併為之而煩惱不已,莎士比亞筆下的李爾王不是也抱怨了嗎:“一個不知感激為何物的孩子比毒蛇的牙還要惡毒。

可我們的孩子為什麼必須懷有一顆感恩的心呢?除非從小我們就教導他這樣做。忘恩負義是一種人性,像野草一樣蔓延;感恩之心就像需要細心培養的玫瑰,需要施肥、澆水、關心和愛護。

要是我們養了一對忘恩負義的孩子,那應該怪誰呢?當然是我們自己。是我們沒有教會他們表示感恩,所以就不要責怪他們對我們沒有感激之情。

我認識一個住在芝加哥的人,他常常抱怨兩個繼子不知感恩。不過他的抱怨也不是完全沒有理由,他娶了這個寡婦,使他要到處借錢供養她的兒子讀大學。他只是一個紙盒廠的工人,一週也掙不了40美元,除了食物、衣服、燃料、房租,還得還債。他就這樣毫無怨言像苦力一樣辛苦了四年。

你說要怪誰呢?能怪孩子們嗎?確實。不過更應該怪他們的母親。是她認為,自己的孩子不欠別人什麼,從沒想過要讓他們有一種負罪感,因此她從來沒想過說:“你們的繼父是個好人,是他保證你們能夠讀完大學。”而是有種相反的心理:“這是他應該做的。”

也許她認為這樣會對自己的兒子有好處,實際上這是一種錯誤的行為。這等於說,在人生的開端,她讓孩子產生“全世界都欠他”這樣一種危險的觀念。果然後來,她其中一個兒子想向老闆“借一點兒錢”,結果鋃鐺入獄。

再舉個例子。我姨媽從沒想過孩子會感謝她。我記得小時候,姨媽把姥姥接過來,同時照顧媽媽和婆婆兩個老人。閉上眼睛,我現在仍然能回想起兩位老太太坐在姨媽農莊壁爐前的情景。她們當然會給姨媽添麻煩,但從她的言行舉止中,你根本看不出她為此而煩惱。對兩位老太太,她順著、寵著,讓她們安度晚年。除此之外,姨媽還要照顧六個孩子。她從沒覺得這麼做有什麼不對,也沒想過要得到家人的誇獎。在她心裡,照顧老人和孩子是很自然的一件事,是分內的事,也是自己喜歡做的事。

現在的姨媽,也許你想知道她的處境。守寡了二十多年,孩子都已長大成人,都各自組織了自己的家庭,但大家都爭著要媽媽跟自己住一起。兒女們都敬佩她,無論如何也不願意離開她。你能說這是感恩嗎?這是愛,純粹的愛。兒女們在童年時代就受到了愛的薰陶,他們長大後再付出愛心也毫不奇怪。

所以要明白,要養出一個知恩圖報的孩子,自己就要身體力行。注意我們的言行,一舉一動。記住,不要在孩子們面前表示出曾對我們好的人不敬,永遠不要說:“蘇表妹送給我們的聖誕禮物,只是她自己鉤的桌布,連一分錢都沒花。”也許你只是順口說說,可孩子們卻記在了心裡。

要想不為別人沒有感恩之心而難過,記住第三條規則,有三點:

第一,不要為別人的忘恩負義而不快樂,要知道這只是一件很平常的事;

第二,記住快樂的唯一方法,就是施恩不求回報,只為了施恩的快樂而施恩;

第三,請記住,感恩是“教化”的成果。要是希望自己的兒女有感恩之心,為人父母的要教導他們這樣做。

4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女孩,你不必刻意種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