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有人說醫院是生死場,更是社會的縮影,感情的試金石。醫院每天都在演繹著人間故事、人情冷暖。

張大爺92歲了依然精神矍鑠,步履穩健,住院只是每年的例行體檢。老伴10幾年前就過世了。來陪護的女兒70歲了,做各種檢查基本都是大爺攙扶著女兒。大爺沒什麼事兒,女兒倒是累得氣喘吁吁。“我父親平時不僅能生活自理,還給我們買菜做飯呢。”女兒娓娓道來:“各項檢查指標比我都好,我的化驗單上是箭頭上下亂竄吶。”大家都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這個女兒是福氣滿滿呢。可是女兒明顯力不從心,於是有人問“為什麼不僱個保姆呢?”女兒說:“老父親每月退休金6000多,開始找過兩個保姆,但總不比自家人盡心盡力。老父親不是很滿意,說自己什麼都能料理,何必每月花3000多僱人呢。”只是家裡人丁單薄,除了女兒,家裡就一個外孫女也是快知天命了。外孫女在事業單位工作還要照顧家庭,自顧不暇。只剩下70歲的女兒親自來陪護。可是這個女兒也古稀之年了,看著搖搖欲墜的,真是替她捏了把汗。

眼前這對父女讓我看到了未來老齡化社會的一角。還有一部分行動緩慢的老年人是一方病了另一方一起住院,因為留另一個老人在家彼此不放心,一起住院有時還能相互照應些。更殘酷的現實是好多老年人住院無陪護,也就是空巢老人。他們的說辭基本都是:孩子在外地工作每天996,忙得昏天黑地;孩子在國外讀書哪能因為我這小病就飛回來;孩子是單位的中流砥柱,每天傷神的事數不勝數,就不告訴他了;孩子好不容易找到的工作,本就忙得不可開交,再請假半個月來陪我,工作可能就泡湯了…中國人一向是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可是子女之愛父母可否計深遠?很多老人病入膏肓時卻只能孤獨無依、甚至選擇隱瞞和默默忍受。

2025年我國將進入“中度老齡化”社會,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規模達到3億人。到那時每五個人中就會有一個是老年人。八零九零後將成為養老大軍的中堅力量,而這些絕大多數的獨生子女將會承受空前壓力,而整個社會也將面臨老齡化的挑戰。

“中度老齡化”社會首先考驗的是醫療、養老等公共財政支出和社會保障體系。面對即將到來的老齡化社會,應多維度推動老齡化社會構建,形成敬老,愛老的良性迴圈。期待著相關政策、機構能日趨完善,真正做到讓老齡化社會中的老年人都能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樂。讓我們共同迎接老齡化社會的挑戰吧。

6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只有喜歡你的女生,才會每天問你這6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