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理解真理者,容易獲得智慧;擁有智慧者,容易看到真理。想要看到真理、獲得智慧,首先需要確認自己正確、全面地掌握了所學知識。知識掌握的判斷依據,是每一個追求自我成長者,都應該具備的核心能力之一。

學習的過程,是從不懂到懂的過程,而這個過程中,最危險的時候,不是完全瞭解的時候,也不是完全未知的時候,而恰恰是在你一知半解之後。人之所以會一知半解,是因為缺乏判斷知識掌握程度的依據。

一知半解,無法真正地解決複雜問題

一知半解的人對知識理解得不深不透,而解決複雜問題,往往需要比較全面地掌握某一類知識。為此,我們工作中經常會出現一類人,他們自以為掌握了某項技能,然而真正需要使用該技能的時候,則開始畏首畏尾。這類人的危害並不大,危害大的是那些一知半解卻盲目自信的人,他們不僅不能解決問題,還會帶來更多的問題,成事不足敗事有餘說的就是這類人。

一知半解,卻還不懂裝懂,會失去別人的信任

一知半解的人,是無法解釋有關知識的所有問題。如果這一類人還會不懂裝懂,則很容易失去別人的信任。職場中經常會遇到這類人,一知半解卻不懂裝懂,和他們談論問題時,只要深入一點,他們就答不上來。這類人在企業內,會失去同事、領導的信任,去到客戶現場,容易失去客戶信任,甚至會影響專案成交。

一知半解,容易讓人遇到麻煩,帶來較大危害

《專家之死:反智主義的盛行及其影響》一書認為一知半解的人會遇到的麻煩。它講了一個例子,在1998年,《柳葉刀》刊登了一期文章,文章認為接種“麻腮風疫苗”可能引發孩子患上自閉症。真正的專家對待這篇文章,是批判,是尋求證據證明它的觀點站不住腳。一知半解的人,則因為有對抗的底氣,堅決不讓孩子接種疫苗,導致美國麻疹病例從1998年的56例,增加到2008年的1348例。而完全不瞭解的人,則規規矩矩按照政府要求接種疫苗。

由此可見,一知半解對於我們的損害之巨大,人們應該儘量避免陷入一知半解的狀態,需要擁有知識掌握的判斷依據。這個知識掌握的判斷依據,也是檢測自己是否真正理解知識的依據。

一、理解專業名詞,並掌握專業名詞間的相互關係

快速打造知識體系,需要讀透研究領域的20本經典著作。而判斷一個人是否瞭解這個領域,最簡單的判斷依據是,他是否知道這個領域的專業名詞。我們會以知道一個領域專業名詞的數量,判斷這個人對該領域的熟悉程度。當一個人掌握了該領域大部分專業名詞,則可以稱之為專家。

其實,真正的專家,不僅僅是知道其研究領域的專業名詞,更重要的是,他可以清楚地解釋專業名詞之間的關係。

二、建立理解程度自查清單

要全面掌握某個知識,誠實地列出理解了、未理解的內容項,並做成自查清單。自查清單一方面可以幫助我們知道自己理解了哪些,沒理解哪些;另一方面,念念不忘,必有迴響,自查清單會讓潛意識幫助我們理解沒理解的知識內容。

三、使用5W1H檢查知識

使用5W1H問自己,看自己能否確實地回答出知識的內容。如果你能夠清楚地表達出知識內容是什麼,面向什麼問題服務,適用條件是什麼,在什麼問題的什麼階段可以使用,具體是如何產生作用,具體如何操作等,那你就算基本掌握了這門知識。

四、可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解釋知識

當一個人可以用一個通俗易懂的例子解釋知識時,那就可以說明他對這門知識的掌握,已經達到爐火純青的程度。我們沒必要刻意追求這個境界,因為很多專家也很難達到這個境界,這個境界需要一個人具備較強的綜合能力。

具備知識掌握的判斷能力,不僅可以避免因一知半解帶來的危機,還可以檢驗自己對知識的理解程度,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知識。

1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單身只是一種選擇,並不是罪過,不該受到攻擊和指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