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守住你的輿論陣地
如果我們在交際場合內被惡毒的人針對了,首先要做的,就是守住自己的輿論陣地,
當下社會,語言暴力遠遠比肢體暴力的攻擊性更強,而且受制於法律和規則,語言衝突往往比肢體衝突更常見,
所以,守住輿論陣地,就成了至關重要的回擊前提。
那麼具體的做法,通常來說有兩種。
第一,先守住自己身邊,關係近,關聯密切的人,讓他們在輿論上站在你這邊,
他們對你往往比其他人都瞭解,因此在溝通上,也更容易建立信任,
身邊的人,關聯近的人,為什麼容易建立信任呢?
因為你們有關聯,關係聯絡緊密,比如是同部門關係不錯的同事,亦或是鄰座的同學,
他們對你有了解,知道你的為人,而更重要的,
就是你跟他們因為接觸近,因此只要不牽扯大是大非,他們不可能因為一件跟他們關係不大的事情,就跟你建立對立關係,
為什麼?因為你們離得太近了,離得近,接觸的就頻繁,
因此只要這件事符合上述所說,不牽扯大是大非,且情商不是很低,
站在你這邊,對他們有非常明確的好處。
第二,就是藉助他們作為你的輿論跳板,讓他們幫助你說服身邊的人相信你,支援你,
只要你本身行的正坐得直,有對方支援你的前提條件,一傳十十傳百,
流言可以傳播,輿論的風向亦可以透過這樣的途徑改變,
誠然,這樣的做法,不可能讓所有人都支援我們,
但是,只要傳播開始,傳播的內容有支援的現實價值,那麼傳播的過程,就是一種輿論滲透的過程:
輿論陣地的建立,是你反擊惡毒的人,一個至關重要的前提,
而輿論陣地的建立本身,如果放大來看的話,
我們不難發現,當今社會的流量傳播,也有著“類似”的方式。
二、受害者的態度
惡毒的人針對你,必然會用惡毒的方式傷害你,
傷害你本身,就已經超出了一般矛盾所出現的對抗,
比如一般的矛盾,兩個人可能相互不接受,甚至可能有吵架,
但是,吵過之後不走心,所謂“不打不相識”是很多普通人之間在矛盾之後,
一個最“通俗”的結局。
因為彼此之間都知道,矛盾,各自立場的不同,
並不影響一般的交際需要,
性格真的不合適做朋友,也不至於用針對的態度去攻擊對方,
普通人,或者說大多數頭腦清楚的人,
都不會無端的給自己樹敵,
所以這樣一個“通俗”的結局,是很多矛盾在走到最後,
所預設的一種解決辦法:
對事,不對人。
而一旦產生了明確的傷害,就證明了對方在這個問題上,
已經是“對事,更對人”。
把對事情的矛盾,變成了針對這個人的攻擊與汙衊,
因此在這個問題上,一個明確而有力的態度,
本身就是一種正確的,正義的表達方式,
兩個人有矛盾,矛盾是事,
而如果針對了人,就說明惡毒者並不在乎事情如何,
而是,單純的想搞臭你,想透過汙衊你,
來樹立自己的正確,甚至在強調自己的“了不起”。
因此,一旦你被人針對之後,你就要把這個問題,上升到了一個“為什麼不說事,而是用攻擊人的方式去解決”
並且以具體的事情,分析到具體的人,以此推斷對方品性惡毒的證據。
那麼這樣的做法有什麼現實意義呢?
大多數人,都不希望自己被別人坑害,
所以人們才會謹慎的與他人相處,
那麼,如果大家知道了某個人的品行不端,
知道了這個人,很惡毒,很自私,
有了矛盾,不解決問題,卻要解決那個跟自己對立的人時,
大家,會怎樣看待這個人的存在呢?
而作為受害者的你,就容易和這些不願意惹麻煩的人,產生一種很微妙的共情,
因為大家都不希望惹到那些惡毒的人,
而今天,你是受害者,
明天,誰又是受害者呢?
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所謂人以類聚的類,
其實,是人性的類,為人處事上的類,
當你和大多數人站在一起的時候,
即使他們不會站出來為你說話,
也會陪在你身邊為你默哀,
聽起來這是一種沒什麼意義的幫助,
但久而久之你會發現,
一旦人設形成,
後面的溝通,後面的關係建立,
尤其是那些面子關係背後的種種溝通,種種評價,
作為同類的你,會順風順水,
而作為異類的他,
註定寸步難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