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童年努力想掙脫故鄉的束縛,如今過年過節靈魂洗禮回到故鄉,卻發現格格不入。是時間改變了故鄉,還是故鄉就是格局的成長?

小時候還是很快樂的!三五個夥伴一起在秋冬乾旱的農田裡扔沙包,把稻草野草等縛在身上(當成衣服、辮子、耳環)走秀,乾枯的稻草在焚燒的時候還可以燒土豆紅薯,在誰家房門前新修的壩子裡圍坐一圈丟手絹,和兩三個最要好的同學放學在回家路上的小河溝邊上坐上三四十分鐘聊聊八卦,一到中午就有很多人在我家的黑白電視機前坐看《新白娘子傳奇》,熱鬧得像小電影院。

也有很辛苦的時候!每天晚上要輪流和兄弟姐妹做晚飯,燒柴火的時候總是特別多的柴灰,弄得頭上衣服上都是,新衣服都捨不得在那時候穿。每到週末或者寒暑假,都要上山打柴、割豬草、採茶。總是覺得家裡怎麼會燒那麼多柴火,總是要不停的撿柴火;為什麼豬那麼能吃?還要給它煮熟了,又要用柴火;那一大片一大片的茶葉何時才能採摘完畢,才能在林蔭下休息一會兒?那山怎麼那麼高,那路怎麼那麼遠,怎麼總是到不了總是走不完?

好在成績一直比較優秀,不用爸媽的道理和棍子督促,這也可能要歸功於一次偶然的經歷吧。姐姐比我大兩歲,那會兒剛上學吧。有一天我到樓上去,就在樓梯快爬完的時候,我聽到爸爸在斥責姐姐“這麼簡單的題,我都給你一步一步講了,也寫到了草稿本上,就差把答案寫出來,你怎麼還不會?”爸爸當過9年的兵,可想而知的氣場,當時姐姐的眼淚汪汪的流,就是不敢哭出來。我當時就心想:以後我絕對不會問爸爸作業,哪怕我一個人思考,哪怕我和同學一起討論,哪怕我問老師……所以很多時候我們在小河溝的基地聊八卦也聊學習。

家裡的房子在我的記憶中可能是四五歲的時候修的新的磚木結構的房子。有單獨的居室、廚房和圈舍。整天無憂無慮的穿梭在中間,雞鳴鴨叫狗吠豬起鬨的日子,是最動聽的音樂。家裡很寬敞,灶臺很高,廚房的小渠溝很寬,總是很怕跨不過去或者掉下去,四合院的人家都很熱情,小孩子們總是在吃飯時間,飯菜就在一起一大碗,端著就跑到別家去了,總覺得別家的好吃些,哪怕是一樣的飯菜。有時候夥伴玩的忘了回家吃飯,爸媽就會扯起嗓門喊你的乳名,叫你回家吃飯了。

讀完書走上工作崗位那幾年,對一個新環境總是充滿好奇,總是應了那句話“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上班、加班、培訓、聚會、出差、旅行……美好的世界就著跳脫的自我。也自然的步入成人的責任世界-結婚生子,終是明白了父母的艱辛付出和不求回報,恍然意識到家才是遮蔽風雨溫暖成長的安全港灣,父母才是讓你明白你的出處以及你也是有人關心有人愛的。雖然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然外面的世界也很無奈……罷了,他鄉安置肉身,故鄉撫慰靈魂,家人就是擺渡人。電話裡影片裡總是裝著那麼的漫不經心、灑脫和一切都好,可當按下那個結束通話按鈕,瞬間動作就緩慢了,表情也輕鬆了。

在一個城市生活久了,早已模糊了故鄉異鄉之概念。如果一個城市有一盞為你點亮的燈光,讓你感受到了溫暖與希望,那它也就起到了故鄉帶給你的安全與寧靜,

或許我們都是揹著故鄉生活在異鄉的追夢人吧!加油,異鄉人!

7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大量單身男的存在,證明我們已經走進“沒錢不娶妻”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