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今天和你聊聊正向思維和負向思維對人的影響。

公司主管交辦了一件任務。有五個人分別說了五句話,列舉如下:

A:“以前從未有人做過這個,我也無能為力。”

B:“沒有人理睬我,這問題沒法解決。”

C:“我會和別人商量,因為這問題需要一個新的思考角度。”

D:“我要學習正確的方法,和更多人商量。”

E:“我要讓別人受益,學習優質精品書籍裡的方法,建立正確思維方式,然後和別人商量解決問題。”

A和B表達的是一種負向思維。“不行”、“不能”、“沒辦法”是這類人的慣性思維,結果就是自我遮蔽了一次提升機會。

C表達了一種尋求幫助的借力思維,開始跳出自我負向思維的陷阱,知道轉化思維角度。

D表達的含義是:與其單獨面對難題費時費力,不如激起別人內在價值需要,合力去解決。這個思維就更進一步了,是一種正向思維。

E反映了一種正向思維:透過學習知識建立高效思維模式,和同頻的人共同克服困難。這是更高效的正向思維模式,會反過來帶動自己和對方成長提升。

我選書也有個“兩不兩選”原則,“兩不”指的是:凡是渲染焦慮不告訴怎麼辦的書一律不選,凡是隻講心靈雞湯而缺乏實操性的書一律不選。“兩選”指的是:選擇主題直指人心的正向思維的書籍,選擇提供操作性強、接地氣的方法的書籍。

為什麼現代人明明生活條件好了,但心理負擔卻越來越重了呢?

人們工作本身已經很忙碌,而業餘時間如果被負向影視、音樂、文字這些資訊包裹住,很容易使內心負面情緒發酵,加劇打亂人們本身就不足的正向思維。

老子《德道經·為正》:“禍,福之所倚;福,禍之所伏。孰知其極?

其無正也。正復為奇,善復為訞。

人之迷也,其日固久矣。”

禍與福常常相伴而隨,可以互相轉化。誰能知道其中的極致呢?當禍福陷在陰陽“二”中,一會兒是禍,一會兒是福,始終沒有終極,是因為離失了德“一”這個正。只有牢牢掌握了德一這個根本,建立正向思維,以德施行正治,才能很好地平衡、化解禍與福之間的矛盾。

正:《黃帝四經•經法•四度》:“正者,事之根也。”

《管子•法法》:“政者,正也。正也者,所以正定萬物之命也。是故聖人精德立中以生正,明正以治國。故正者,所以止過而逮不及也。過與不及也,皆非正也。非正,則傷國一也。”

丟失了道德教化,沒有建立德一,沒有正向思維,正就反而變成稀奇的了,善反而變成怪異的事了,負向思維就大行其道,導致人精疲力竭。

當我們思維裡邊兒缺乏一種正確的標準,或者標準的模糊不清時,就像你拿沒有刻度或刻度不準的標尺去策略事物,量啥都是不準的。然後還怪別人說難以測量,事情難辦,互相爭論不休,搞得自己心累。

所以,自己首先建立正確的思維,非常重要。那些歷經歲月滄桑沉澱下來的經典,裡邊正向資訊會更多一些,研讀這些經典,自己心裡邊兒有了正確的定位標準以後,就不容易陷入錯誤的資訊的干擾,更不容易被錯誤的資訊所控制。

老子《德道經·為正》:“是以方而不割,兼而不刺,直而不紲,光而不耀。”

以德治身與以戒束心,二者並行,德治為本、法治為用,德治與法治相結合,就會有規矩,但法治不因規矩而妨礙裁決,德法兼蓄,賞罰分明,就不因偏曲而受指責,時刻以正向思維,存德樹正,才能向正歸德。

古人的物質條件雖苦,但思維卻普遍淳樸自然,現代人雖然物質上比古人富足了,但精神上反而不如古人那麼快樂和幸福。

常年吃慣辣椒的人,吃普通的調味料舌頭感覺會不敏銳,就會繼續吃更多辣椒來刺激自己,但實際上潛藏了對身體的巨大的傷害和刺激腸胃,一時口爽,後患無窮。後邊兒身體健康出了問題以後更難處理。但是,對於具有正確醫學知識的人就知道辛辣刺激過度,一定會損傷脾胃乃至消化系統,甚至危及生命,就不會礙於所謂人情、面子而跟自己的身體過不去。

先哲老子在《德道經·治水》中揭示道:“居善地,心善潚,予善信,正善治,事善能,踵善時。”古代聖人效法水性之善,因此,心身有牢固的正向思維,能處於德善豐厚的地方,心如水月明澈可鑑,真實反映客觀事物。取予能夠持守誠信,像天地那樣默默地施予,能夠持正公允而善巧方便地進行治理,處事有獨特的能力,行動能把握住最佳時機。

先哲老子提出的“予善信”,在做人方面,守正、守善、守信,就顯得格外重要。現在不守信的現象特別普遍,因為人們對守信都不重視了,不知道失信以後,負向思維作用力對自己的傷害,陷入情緒化的暴戾習氣傷人傷己。

相反,正向思維飽滿的人,心裡就像一顆太陽一樣,看任何事任何人,心裡感覺到暖融融的,總想用自己的暖暖去溫暖感動對方。

我們觀察一下,小孩子是不是非常善良啊?人見人愛,都想親近。因為啥?因為小孩子充滿了正能量呀,非常善良,對你無害,對吧?雖然小孩子不如成年人那麼善於表達,善於各種華麗的辭藻,但給我們傳遞的資訊是正向美好的。因為小孩子不像成年人那樣接觸了那麼多負向思維。

很多人有體會,你如果給陌生人偷偷地做了好事,是不是非常快樂?是不是這種心態是特別特別美的狀態?對吧?這就是一種“予善信”的正向思維。什麼負面情緒啊,什麼焦慮啊,什麼暴躁呀?早就被這種陽光和正向的心態一掃而光了。

正向思維強的人,心態就像非常光潔平靜的鏡子一樣,能照出事物的客觀的本質,不容易被各種負向資訊所誤導。

如果一個人本身負向思維方式比較多。就像哈哈鏡一樣,正確的東西可能給照得扭曲了,不是客觀事物本來面目,再經過這樣的哈哈鏡反射出去,指揮自己的思維和言行,誤導自己,也誤導別人,消耗自己和別人的精力。

老子《德道經·無私》:“天長地久,天地之所以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長生”。天地恆久長存,天地之所以能夠長久存在,是因為它長養萬物,不為自己的生存而謀私,所以能夠昌盛長存。而心存負向思維者,為了貴其身,反而辱其身,欲長生反而喪生,這是常人不能與天地共長存的根本原因。

以我的經驗,改變自己思維方式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先主動給家人做好事,給你最愛的人。比如說你的母親,你的父親,甚至對你不太友好的人悄悄地去做好事兒。這種做好事兒以後喜悅和滿足的心態,會讓你的心有一種暖洋洋、甜絲絲的感覺。

比如說你有某些方面的能力,你擅長做飯啊,你就把飯做技術提高一下,讓家人非常滿意,非常高興;如果你擅長唱歌,你唱一些優美的感恩歌曲。感謝家人。看似幫助別人做好事,其實是幫助你建立正向思維。幫助自己透過這種喜悅來調整和增強自己的心態的穩定性。

初期可以看一些邏輯思維方面的書,迅速理清自己的思維狀態,然後邏輯思維入門以後,透過你的言行和寫作,再去分析和學習古今中外流傳下來的經典的話,就會認識容易讀進去。

經典裡面大量的正向思維,潛移默化影響結果了你的思維方式,然後這種思維方式在你腦海中形成一種慣性,以後你自己獨立考慮問題也就會正能量了,就會用正向的思維去判斷。這樣就不容易陷於負向的情緒化當中。

7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贈人玫瑰,手留餘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