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我的生活悲劇應該從小就被決定了吧。我家姐弟共5個,爸爸為了生個兒子,硬是在抓計劃生育的年代弄了這麼多孩子出來,我排行老二,這就決定了我不受重視的地位,也決定了我的性格和人格。我清晰地記得小時候爸爸帶我和姐姐去供銷社玩,那裡的阿姨知道爸爸喜歡姐姐而對我一般,所以給水果糖的時候,故意給了姐姐一大把,而我只有寥寥幾個。小時候穿衣服用書包我總是用舊的,因為總是穿擠腳的鞋子,現在腳都是變形的。電子錶剛興起的時候,爸爸就給姐姐買了一隻,我等到姐姐玩壞了再拿過來玩。
上小學初中時我成績很好,就是第一名的那種,然後爸爸開始表現出很喜歡我,當時我想,原來成績好就會被爸爸喜歡,所以我讀書就覺得能被他關注我就要好好讀書。到了高中,長大了好像對父愛的期望降低了,讀書也就隨意起來,成績有所退步,但高中三年也一直是在快班。我們高考的時候是先估分填志願再出分數,我高考沒有任何大人參與,當然那個年代鄉下的學生幾乎家家都是如此,所以並沒有什麼奇怪。我高考完給自己估分,比實際分數低了近40分,所以當把估分告訴家長準備聽他填報志願的建議,卻等來了勃然大怒,破口大罵,於是我賭氣到同學家玩,填志願也是賭氣填北大清華不服從調劑,想著考差了就補習吧。我想當時若有人告訴我,這只是估分啊,志願還是要穩穩地填該多好啊,我的實際分數進一般本科還是可以的。因為任性,帶來的後果就是最後我去了大專,本來想補習,爸爸說家裡孩子多,能讀到什麼程度就什麼程度,不會額外多花錢了,所以我就去讀了我隨意填的一個大專院校。而實際上我家那麼多孩子當中,我爸在學習上對我是有虧欠的,姐姐高中時成績不好,請了老師補課,後又補習了兩年,才考上了大專,再又專升本,最後得以本科畢業。大妹妹因為不會讀書,爸爸花了幾萬送她進了市裡的中專學校,出來直接在國企上班,小妹妹從小就是寵兒,大學去了本科,弟弟就不用說了,可勁折騰。
那時少不更事的我,從來不會知道,任性以及所謂的懂事,會影響自己的一生。大學三年,因為失落以及自卑(班上的同學幾乎都是去了本科),大學的專業我也不太喜歡,混混三年我就畢業了,拿了個畢業證以及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