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不論是文化藝術還是生存藝術,

有道無術,術尚可求;有術無道,止於術。

眾生沒有真理真相,只有好惡。

誰能在浮躁中名開天眼,

如實觀照政治、文化、傳統,

把被文化、道德顛倒的真理、真相顛倒回來,

誰就是名利、成就、價值的風向標,

是幸福、快樂、圓滿的代言人。

01 浮躁的社會,“靜”者勝

當我們感到浮躁時,往往是最無助、最沒方向感的時候。浮躁的本質是自身迷茫感的一種內心投射。

百度百科解釋:

浮躁社會是個性張揚的社會,是自由主義氾濫社會,是野蠻與文明交織的社會,是人類從四肢著地到兩腳直立逐步走向文明理性的必經程式和重要發展環節。浮躁社會是一個過渡社會。

經過多年改革開放的高速發展,民眾物質生活得到極大改善、生活方式也變得更加豐富多樣,社會呈現出欣欣向榮的一面,同時也出現了一種情緒焦慮、性情急躁的普遍現象,稱之為“社會浮躁”。

季冠芳認為:

“社會浮躁心態是一種社會現象。它是社會中一些群體、一些人,對社會事務或群體利益、個人利益在表達關注和追求時,所呈現出的某種盲目性、非理智性的反映。”

浮躁並非我國社會的獨有現象,美國、英國以及日本等國家都經歷過社會浮躁。當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社會處於轉型階段的時期,就會出現社會浮躁,它是一個國家經濟轉型與發展所必然經歷的特定時期。

浮躁的產生有深刻的時代根源,節奏太快、壓力太大、頭緒太多是浮躁的主要誘因,人際關係淡漠和功利化、生活和工作不穩定、人生髮展沒有穩定的預期等都是浮躁的表現形式。

浮躁心理導致急功近利,渴望一夜成名,一夜暴富。行動之前缺乏思考,理智被情緒取代,盲動盲從。

“三分鐘看完一部電影”“十分鐘讀完一本書”、“二十天掌握一門計算機語言”……各種花式“速成班”迎合浮躁的人群,製造焦慮,、放大焦慮、販賣焦慮……

欲速則不達,浮躁和焦慮只會使肉體變成智慧的傀儡。

社會太喧鬧,人心太浮躁。

只有胸懷靜氣,才能保持清醒頭腦,深謀遠慮,鑑天地之精微,察萬物之規律,不為進退滋擾,寵辱泰然不驚,心無旁騖,志存高遠。

02 和諧的家庭,“靜”界高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是組成社會的最小單元,社會離不開家庭,家庭也離不開社會。

處於特定的社會發展階段,我們每個人都不能置身事外,更不可能離開社會獨立存在。

當浮躁之風盛行時,實用就會替代理想,精神會被物質閹割,人們奉行金錢至上、名利之火焚心,慾望掏空靈魂。

似乎空氣都是浮躁的,誰也靜不下心來。

人人都處於浮躁的旋渦之中,人人又不得不在焦慮的陰霾裡忍氣吞聲,於是,不少人把寬容的樣子留給別人,把最惡毒最傷人的話留給最親的家裡人。

“你這襪子怎麼沒洗呀?”“這些碗擺在這裡一天了,你怎麼還不刷呀”……

不超過三個回合的交鋒,就會迅速上升為“你怎麼一直都是這樣”“我當初怎麼就瞎了眼,看上你”……

新傷、舊痛就像高考備考一樣,完成一輪、兩輪複習……

一個比一個嗓門高,一個比一個語速快,一個比一個記憶深……其結果,輕則區域性受損,重則解體。

家庭不再是避風的港灣,而是浮躁與焦慮的加油站,靈魂與肉體對決的另一個戰場。

《流浪地球》裡空間站人工智慧MOSS 說:

“讓人類永遠保持理智,確實是一種奢求”。

人非草本,孰能無情。每個人都有喜怒哀樂,都會在一定的環境中被觸發,這是人性的本來。

“靜氣”不會與生俱來,需要修養、歷練和積累,是每個人後天成長的產物,所以,也才會有高低之分。

建立一個好的家庭,比事業有成難多了,更需要認真的投入與付出。父親的格局,母親的好情緒才是一個家庭最好的風水。

男人,少一些居高臨下的包容;女人,也少一些沒啥營養的嘮叨,多一些理解和尊重,彼此靜下來,才能心平氣和地交流,分享彼此的喜怒哀樂。

即使到了非吵不可的地步,也要降低點兒分貝,放慢點兒語速……

“靜”界高的家庭氛圍,決定著事業的高度,人生的寬度,生命的長度。

03 幸福的人生,“靜”致遠

快節奏生活,常常壓得人喘不過氣,趕著工作、忙著做家務、往返於各類輔導機構後還要與神獸鬥志鬥勇,以至於吃飯都要秒速搞定……

忙碌、盲目、茫然是不少人生活的底色,像一個不停旋轉的陀螺,把每一天的生活不停地複製、貼上。

沒有了熱血沸騰的感覺,每天碌碌而為;活成了一臺行走的機器,在不同的場合逢場作戲;成為了生活的表演者,在各種場景中不停切換面具;懂得如何迎合對方,卻忘了自己是否滿意。

每天被嘈雜喧鬧的聲音和疲倦的塵埃緊緊纏繞,靜不下來,看不到遠方。

林清玄說:

心靜下來,就聞到了香氣。

靜能生慧。享受孤獨的快樂,才能明白生活的真諦;迴歸自心的安寧,才能享受一份隨緣的自在。

白巖松在給他的學生泡功夫茶時,要求他們:“三十分鐘,誰也不許說話。”

在極其安靜的氛圍中,茶香味漸漸蔓延開來。

彼時的窗外鳥叫聲格外清脆,屋內鐘錶的滴答聲格外清晰……

因為總是走得很快,忙著工作,忙著追逐夢想,忙著戀愛、結婚生子。這些聲音在年輕一代的生命中,是時常被忽略的。

他們很少能真正靜下來,聆聽自己內心深處的聲音,很少有機會和內心深處的那個自己,來一場深入的對話。

三十分鐘到了,卻依舊沒有人說話。

白巖松說道:“可能他們已經體會到了‘靜’的滋味,我相信,無論是誰,不平靜,就不會幸福。”

靜下來,是一種心靈模式。

不是世界太喧囂,而是內心太吵鬧。靜下心來,傾聽內心的真實聲音,整理自己的心緒,拂去心靈的蒙塵,在忙碌中安享內心的靜謐。

內心平靜的人,心中必有自己的山水,在細碎的光陰裡,思考人生的座標,感受生命的美好,奔赴廣袤的星辰大海。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9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朋友多了路好走,要想廣交良友就要牢記這九大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