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早讀《刻意學習》這本書的時候,我在思考一個問題:個人和老闆在思考和行動上有什麼不同?

對於個人而言,我認為行動要大於思考,就是你思考的時間不需要太長,思考的思路出來後,立馬去執行,把更多的時間用在行動上。

對於老闆而言,我認為思考要大於行動,就是你思考的時間一定要長,甚至每天一整天的時間都在思考,把行動交給員工,讓自己從行動當中脫離出來,把控大方向即可。

昨天我在一個群裡看到了一段分享,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女生,她開了一家公司,但是她長時間都不在公司裡,她經常全世界遊玩,去過無數個國家,每天都是吃喝玩樂,但是她的公司卻是有條不紊的執行著。

分享這段故事的也是一位創業者,他說以前他特別不理解這位女生,但是後來他才發現,這位女生真的是高手。

這一點對於很多人來說,並不容易理解,畢竟從來沒有站在那個位置上。

這讓我想起樊登在《可複製的領導力》中寫過,管理者分為三種:高階管理者、中級管理者和初級管理者。

這位女生就是高階管理者,在她所在的位置上做了她應該做的事。

而有的高階管理者並沒有明確自己的位置和職責,身處高階管理者的位置,卻總是在做中級管理者的事情,思考和行動會兼顧,所以他們通常會很累,因為他們不敢放權,對下屬不放心。

《刻意學習》這本書主要講的就是個人,我早讀的這一部分就是個人對於思考和行動應該如何有效的結合。

思考和行動不分前後,沒有順序可言,總結一句話就是:我們要邊思考邊行動。

書中有一部分講述了思考和猶豫糾結的區別,這也是很多人普遍會遇到的問題,就是你認為自己是在思考,但實際上你只是在猶豫糾結。

那麼思考和猶豫糾結的區別是什麼呢?

是時間。

就是你思考的時間要有一個期限,你不能一直處於思考模式,你要懂得落地執行。

你思考的時間可以很長,一年兩年都可以,但是在你透過思考確定方向後,一定要去行動,當你開始行動了,那麼你前面的思考就是思考,這樣的思考才有意義。

倘若你思考了很長時間,可是你一直都沒有行動,那麼你的思考就是沒有意義的,你只是在不斷的猶豫糾結而已。

所以,思考和猶豫糾結的區別雖然是時間,但本質上其實是行動,帶有行動的思考才是真正有價值的思考。

而對於行動,可能很多人都沒有深入研究過,我也是在讀了這一部分後才發現自己對於行動有了更深的理解。

行動首先要明確目的,這是我們每個人做任何事最重要的,雖然行動的過程也能夠讓我們收穫很多,但是達到我們期望的結果顯然是我們最想要的。

就比如上班,我們為什麼要上班?最主要的就是賺錢,其次才是學習成長。賺錢是結果,學習成長是過程。

再比如你喜歡一個女生,你追她,你要對她好,你為什麼要對她好呢?因為你想讓她做你的女朋友,這就是你的目的,是你期望的結果,如果她永遠都不會做你的女朋友,那麼你對她好的意義是什麼呢?

在追女生的過程中你會學到很多,但這只是其次,你最想要的就是讓她做你的女朋友。

有段時間和一位朋友聊天,朋友說起他曾經暗戀過一個女生,我說我從來不會暗戀誰,喜歡就直接追,喜歡就直接表白,說不定對方也喜歡你,即便對方不喜歡你,不會和你在一起,至少你不會遺憾。

暗戀,是毫無意義的。

沒有結果的朝思暮想,你只是躲在自己的世界裡,無意義的感動自己。

明確了行動的目的,再去理順行動的思路。

行動一定是主動性的,就是我想做我要做,不需要別人督促,不需要別人勸說,不在意別人的眼光。

然後行動需要投入資源,對於每個人而言,投入的資源大部分都與時間和金錢有關,投入時間是必須的,投入金錢因事而異。

其次我們的行動最好要與外界進行互動,產生互動,比如讀書,讀完之後公開分享,讓有同樣興趣的人進行互動,互動會讓我們得到反饋,反饋會倒逼我們進行最佳化。

而在行動的整個過程中,我們要經常關注自己的內心世界,行動的過程也是一個修心的過程,能夠讓我們更好的建設自己的內心。

所以你看,思考和行動就是這樣有效結合的,一邊行動一邊思考。

隨著行動的持續,思考的深入,就會逐漸靠近我們期望的結果。

做任何事,帶著這樣的認知和思路,結果往往都會如我們所願。

相信時間,思考和行動不會讓你失望。

7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不管你身在幾線,我都建議你看看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