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小米,40歲,單位中層,工作和生活中,精明幹練,頗得領導賞識。

感情上的她卻不那麼順利,和老公結婚十多年了,本來就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下結合的,為了結婚而結婚,婚前瞭解的並不夠,婚後很快就出現了各種矛盾,如果不是為了孩子,早都離婚了,有點中年夫妻各過各的感受,就是住在同一屋簷下的陌生人。

一次和其他單位搞聯誼的時候,認識了年近60的孫波(化名),他一點都沒有60歲那種滄桑的感覺,因為常年保持健身的習慣,感覺特別有活力,情商又很高,特別會活躍氣氛,她自己特別壓抑的心情,因為對老公的失望而導致的對其他異性的不待見,因為他的出現,彷彿一下子就消解了。

她感覺到即使屋裡那麼多人,即使有那麼多人在他的身邊,聽他在高談闊論,也並不影響他給她的那種活力的滋養。

他也很快的察覺到了她對她的關注,走過來和他聊起來。就這樣,你來我往,不知不覺間兩個人就過渡成為情人關係。

誰也沒有提以後真正在一起的事情,只是都很默契的享受兩個人單獨在一起的時光。

甚至她特地在外面租了房子 供兩個人約會之用,他提出要付錢,她沒讓。 幾次推脫下來就不了了之了。

這種感情彷彿讓她有了新的活力,不再像原來那樣,整天心情不好,回到家裡,再加上老公家裡妥妥的就像地獄一樣,待著非常的不舒服。也因此,上小學的孩子幾乎從小就沒怎麼在家裡待幾天。都是呆在爺爺奶奶家。

現在她回到家裡都覺得家裡那麼溫馨可愛,臉上的神色也不知不覺的柔和了許多,有些時候甚至哼著歌,老公也很驚訝她的變化,但是也並沒有去深究這件事情。本來老公對於感情的事情,看的就不是特別重,單位又很忙,幾乎也不怎麼在家裡待多長時間。所以兩個人也相安無事。

如果不是不經意間看到孫波的手機上,還和不同年齡段的女人曖昧的聊天。對於小米來說,這輩子就這樣過也可以了,既保留了婚姻,也有了婚外感情的滋潤,對方也並沒有提什麼讓她為難的要求,三方都是很安全的共生關係

可她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孫波在除了她和他原配之外,還有若干個紅顏。同時維持著關係。

這就令她很不舒服了,本來覺得自己找到了真正喜歡自己的人,但沒想到自己只是人家後宮團的一員,自己是真真正正的找到了一個"海王"。

她一直以來秉持的驕傲,徹底的崩潰了。

幾次三番的和孫波鬧,問孫波到底是怎麼回事?為什麼有這麼多的女人還來撩撥他? 他到底把她當什麼?憑什麼對她這樣?

往昔的甜蜜,再也不復現,兩個人在一起的時間幾乎都是在為這件事情爭吵,最後弄的孫波煩不勝煩,和她說:"都是成年人了,我們也不是婚姻關係,我沒有必要事事和你交代,我就是這樣的人,你覺得行,我們就還這樣繼續相處,我不打擾你的生活,你也不要來干涉我!你以為我妻子不知道這些事情嗎?她也沒有像你這樣!真是皇帝不急,太監急,你要看清你自己的位置!如果你做不到,我們就分手!"

一提分手,她就害怕了。在一起雖然不到一年,但是她確是非常認真的,希望和孫波保持這樣的關係,而且她也真真實實的付出了自己的感情,把每次到這個出租房子裡來的自己,看成是真實的自己,只有在這個房子裡,他才覺得自己是活著的,是以一個女人的身份,以一個妻子的身份被人關愛著的。

如果這個都沒有了,那麼她又要回到現實的殘酷世界裡了。

可是好了幾天之後,只要孫波沒有及時的迴應她訊息,和她在一起時不是那麼高興的時候,她都會想到他的那些紅顏知己,就總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和孫波大吵大鬧。

這麼折騰幾個來回後,孫波終於正式選擇和她分手。可她又各種的求,卑微的求。最後雖然複合了,但是孫波卻已經越來越不拿她當回事兒了,和她在一起的時候也敢明目張膽的和其他的紅顏曖昧的聊天,甚至影片。

她越來越討厭現在的自己了,很多時候都產生了自殺的念頭,更多的時候有著想和孫波同歸於盡的想法。

其實小米代表了很多在關係裡不被重視的女性,對方越是冷酷的對待自己,越是拿自己不當回事兒,她越不想離開,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及時止損對她們來說是最好的方式,她們在理性的時候也知道這一點,可是卻總被潛意識操控,不斷的和這個不愛自己的人糾纏。

其實這和創傷性的重複有關。

根據客體關係理論,我們之所以生而為人,是需要被客體來照見,就像我們照鏡子一樣,在客體裡我們得以確認自己,兒童的客體主要是指自己的養育者,通常是爸爸媽媽,如果父母很關愛自己,給自己的反饋一直是溫暖的,呵護的,那麼孩子被召見的部分就是溫暖的,充滿關愛的。

如果被忽視或者不恰當的對待,那麼孩子就沒有被充分的照見,其缺失的關愛,就成了內心的一部分,她就會在成年之後的親密關係裡尋找,希望成為她伴侶的人,能夠給她彌補這份缺失。當伴侶給不到的時候,她的內心極度缺乏,她會嘗試著向外尋找。

問題是,當這些人不能夠提供給她們關愛的時候,為什麼她們不選擇放手呢?

因為相比於被關愛,對她們來說不被愛的感覺才是更熟悉的,她們的成長過程中一直缺乏父母的愛,甚至被冷漠對待,已經習得了"我是不會被愛的"這種深層信念。

和不再愛自己的人痴纏,則是對這一信念的確認和強化——我果然是不被愛的。

但是潛意識裡還想完成童年未完成的心願,還想獲得那份愛,因此,她們使用痴纏對方,哭鬧來不斷的確認對方的愛。這種應對方式像極了那些想要吸引大人注意,要大人滿足自己要求的小孩子。

在這種痴纏中,她們越來越失望,越來越沒有了自我,最終讓自己在情感的泥潭裡越陷越深。

童年缺愛已經成為過去式,我們完全可以透過自己的成長來滋養自己,而不是寄託在他人身上。

就像小米,無論是丈夫還是孫波,對於她來說,都不是她的拯救者,而只有她自己是她自己生活的創造者。

學著和過去告別,學著自己滋養自己,學著取悅自己,善待自己,和自己和解,生活在當下,學著用適當的方式:寫情緒日記,傾訴、正念冥想、等疏導自己日常情感和生活上的壓力,積極的自我療愈,才是她真正要去開始做的 。

比起完全寄託別人的給予來說,自己開發出內心的資源,隨時能夠對自己進行供給,顯然這個才是最治本的,也是最靠譜的方法。

努力吧,小米!

8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致我想寵的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