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前段時間看了一檔勵志演講節目,一個大學的校長在一次演講中說:小時候讀過的書當時不懂,多年以後大多都忘記了。但當成年後,成長的經歷又神奇的想起了小時候讀過的書!這是他奉勸即將畢業踏入社會的大學生多讀書所說的一席話。
我想這種感覺應該是每個人都有的吧。人的大腦確實是個神奇的東西,它會有選擇性的讓你想起曾經看過、讀過、學過的知識,你不感興趣的知識大腦會把它忘記,你感興趣的知識大腦會把它儲存在一個角落來等待你重新思考。個人認為,只要你看書,就會從書中發現你感興趣的東西,然後就會引起你的思考,一旦引起你的思考,等你再選擇書的時候,你的大腦會自動選擇你感興趣的內容繼續你的思考。從生理學角度說,人到了成年後記憶力肯定不如小時候,但理解力要比小時候強的多。比如我們成年後看書只是記住書中的意思,但書中的原文不會記住就是這個意思。
讀書可以開闊視野、陶冶情操、啟迪智慧,樊登說讀書可以讓你幸福。不管什麼吧,都會對人生有益。人生就是僅有一次成長的過程,而這個過程又是極其複雜的。要面對各種挑戰,面臨各種選擇,這時候需要你的知識、能力、胸襟等等,而讀書恰恰可以提高你的這些需要。讀書可以發現問題,問題可以引起你的思考,思考又可以解決問題;讀書可以學到知識,而知識可以提高你的能力;讀書可以開闊你的視野,而開闊的視野可以開闊你的胸襟!
還是用開頭的話題說吧,我看過這檔節目後,洋洋灑灑我只記住這個校長說的這一句話,其他的如什麼節目?校長叫什麼?其他內容全忘了,為什麼只記住這一句?因為他說的正是我經常想的一個問題,我小時候讀過的課文為什麼多年以後才明白?比如說朱自清的《背影》,你如果真的讀懂你會流淚。再比如說《三字經》等等。總之,寥寥數語遠遠不夠回答你的問題,用楊瀾曾經說過的一段話結尾吧!楊瀾說:“有人會問,女孩子上那麼久的學、讀那麼多的書,最終不還是要回一座平凡的城,打一份平凡的工,嫁作人婦,洗衣煮飯,相夫教子,何苦折騰?我想,我們的堅持是為了,就算最終跌入繁瑣,洗盡鉛華,同樣的工作,卻有不一樣的心境;同樣的家庭,卻有不一樣的情調;同樣的後代,卻有不一樣的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