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故鄉,之於身在異鄉的遊子來說,是一個神聖的地方。看過張揚導演的紀錄片電影《岡仁波齊》,被故事裡那群虔誠的朝聖者所感動。

回家過年,對於中國人來說是一個神聖的字眼。有錢沒錢,回家過年,耳熟能詳,簡單卻道理深刻。那就是在外邊無論混的好於否,過年了你就得回家,畢竟家才是港灣。

那麼,回家過年的遊子,輾轉大半個中國,他們也是虔誠的。如果說《岡仁波齊》裡,去岡仁波齊朝聖,去轉山轉水,是一種精神上的信仰。回家過年那何嘗不是漢族同胞的信仰?何嘗不是精神上的一次朝聖之旅?

家,在我的心目中從來都是充滿詩情畫意的。雖然現實裡只是西北黃土山坳裡的一抹隱約的存在。

我對家的情感向來都是複雜的。我的文字裡,我願意把它刻畫成煙雨朦朧的江南小鎮,小橋流水。

詩情畫意,只是想到的,並不能感同身受,用手觸控的到。

現實生活裡,基於一個北方人的緣故,我更喜歡故鄉稜角分明的“硬”,西北風刺骨的硬,院落牆體、凍土的硬,就像北方的漢子,粗狂但又很溫暖。

每次過年回家,我都會發現家鄉在改變著,我在腦海找尋著過往歲月裡關於年的記憶。大概歷史長河裡的“年”應該是熱鬧的,不像現在這麼安靜,那些噼裡啪啦從年頭響到年末的鞭炮聲,似乎也終止在了回憶裡。我在想那些放鞭炮的娃娃們在幹啥,應該也是在忙著集“五福”吧。

互聯互通正在改變著我們的生活,當我們享受著高科技帶給我們方便的同時,卻又無不譴責科技讓彼此之間的距離又疏遠……正所謂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是我在你跟前,你卻在低頭玩手機。

家鄉的美在於她的“藍”,這個藍就是天空的藍。有時候抬頭仰望湛藍的天空,時間長了會讓人走神,真是一種視覺與靈魂上的享受。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以“佛系”青年自居,這是一種多數以90後為代表的生活態度。這個社會究竟對於我們這一代人有多麼的殘酷,才以至於讓這麼多的年輕人變得老氣橫秋,一聲薄涼的輕嘆,似以看破紅塵。

無非,所謂的佛系青年,其實都是當下年輕人的一種焦慮。

回家對於我來說就是一種化解焦慮最好的辦法。遠離都市的喧囂,遠離快節奏的上班生活。如果返璞歸真是一種回家之後的生活狀態的話,那麼我是非常認同的。

在面對來自於故鄉最原始的粗狂,如在山頂,極目遠眺,茫茫蒼蒼,山巒起伏,感嘆人之渺小,小如一粒塵埃。那些平日裡的戾氣,全都掉落於腳下的黃土,隨風飄散……

故鄉,家,的重量在每個遊子的心中從來都是最重的,父母的重量就像家鄉的大山。古語云:父母在,不遠遊。這句話如果放在當下社會的話還適用嗎?在我看來如果用辯證的角度去理解的話,依然適用。也不要忘了這句話還有最後一句:遊必有方。就是說為了自己的理想去拼搏奮鬥,在情理之中。

父母一天天的老去,故鄉在歲月變遷裡,已如一個耄耋的老者,每一個遊子心中的故鄉都在流失。故鄉的原住民在流失,故鄉的水土在流失,故鄉的傳統在流失,一切的一切,百年之後,將是怎樣的存在?

那時的你我已是故鄉里的一抔土。

10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過年相親那些女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