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所以會覺得我出生的家庭既普通卻又不普通,其中一個原因在上一篇文中已經詳細的闡述過了(那就是在我父母那個年代,農村人離婚是件很不尋常的事情,因此在別人眼中我的家庭是畸形的,哪怕身邊很多沒有走到離婚境地的家庭他們的日子同樣過的雞飛狗跳,但這卻並不影響他們對我家庭的指指點點以及各種嚼舌根),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在那個年代的農村,像我這樣的獨生子女少之又少,更別說我還是個女孩了,當然那個時候國家已經開始推行計劃生育政策了,但這一政策對農村人的約束力實在有限,所以很顯然,我家就我一個孩子的原因絕不是我父母思想覺悟有多高,一是因為我從小沒有奶奶,爺爺又身體畸形沒有辦法照看我,而那個時候我姥姥姥爺有孫子孫女要照看,很顯然也顧不到我;二是因為我出生的時候我媽媽是剖腹產,那時的剖腹產也是很少的,尤其是在我們鄉里那種簡陋的醫療條件下,可以說是九死一生,我媽媽說生我的時候在醫院就花了3000多塊,到現在我媽媽的腹部都有一條長長的特別猙獰的疤痕,每到變天總是癢得厲害;三可能就是在我出生後我爸爸的種種作為讓我媽媽更是堅定了不再生小孩的想法吧。
就這樣我父母離婚了,我跟著媽媽住到了姥姥姥爺家。
今天在接下來的文章裡我想剖析一下父母離婚之後的一段時間我作為一個孩子的內心活動與改變,以及這段經歷對我日後的成長與生活帶來哪些影響。
首先就是因為父母離婚這事兒導致我不好意思開口跟不太熟悉的人說話。那時候通訊、交通遠沒有現在方便,還是書信傳音的階段,所以人與人的交際關係其實很有限也很簡單,圍繞在你身邊的幾乎都是熟人或者熟人的熟人,每當見人後對方說“哦,這就是誰誰誰那個閨女呀”我就會下意識的覺得對方意有所指,或者偶爾碰到爸爸的熟人對方會問“你爸現在幹啥呢?在哪兒呢?”我也會很不舒服,還有就是比較抗拒參加各種喜事和白事(雖然可以大吃一頓、還能喝到顏色豔麗的飲料),因為怕碰到人跟我搭話。
其次是雖然我不太願意跟人說話但我終究還算是個講禮貌的孩子,該跟人打招呼的時候還是會打招呼,但是會有意的迴避跟對方眼神交匯,打個招呼一句話或者一個笑容的事兒,但眼神交匯了就可能會有繼續交流下去的可能,這是我不喜的。
第三,上面兩條可以看出我跟外人的社交上是偏“靦腆”的,但我跟姥姥、姥爺這些最親近的人的相處上卻是一天比一天霸道以及彆扭,“霸道”表現在一家人看電視必須看我喜歡的,要知道在姥姥家我只是個外甥而已,姥姥家還有比我大一歲的姥姥孫女和比我小好幾歲的姥姥的小孫子、“彆扭”表現在我不高興但是我不說,但還得讓你們大家都看出來,大家看出來瞭如果不來關心我我就會更覺得自己可憐、寄人籬下、沒有爸爸撐腰、外甥不如孫子親等等等等,可是大家看出來了來關心我我卻會覺得他們很煩。以上這兩個例子是我那時的生活常態,現在回想起來自己雖然累,但我身邊的人可能更累。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