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時候生活在農村。在我印象中,親戚朋友見面打招呼的第一句話就是“你吃飯了沒有?”這句簡單的農村常用問候語我們一直用了將近二十年。
如今已是四十多年過去了,每當母親打來電話的第一句話居然還是那句“你吃飯了沒有?”
貧窮與飢餓讓人永生難忘。即便如今已經不再為吃飯問題而擔憂,那句“你吃飯沒有”卻深深烙在了母親心裡。
四十一年前的初夏,我和父母從生產隊分到了一畝三分地。地並不肥沃,經過父母的辛勤耕耘,每年也算都小有收成,但上交公糧後所剩不多。
每年還未進入夏天,家裡便會斷糧。於是,母親每到趕場天就要上街買米。秋收過後吃大米和包穀,到了第二年夏季就吃麵條、紅苕、洋芋。為了讓全家吃得更好,母親想盡一切辦法改變食物的樣式。
上小學了,母親每天都給我們捏一個飯糰,拿到柴火堆上烤一烤,帶到學校當午餐。我和弟弟做了錯事就會被懲罰不準吃飯。
讀初中時,學校沒有食堂。我每週從家裡背幾斤米到學校門口的一個老太婆家蒸飯。老太婆偷偷地從我們的飯盒裡面抓米。米被抓走了,蒸出來的飯就成了稀飯。菜,是從家裡用罐頭瓶裝到學校去的油辣椒。週末回家才能吃到蔬菜,吃到豬肉的機會更少,更別提牛羊肉了。那時候,我們特別盼望過年,因為過年殺年豬,肉可以盡著吃。
初中畢業,我和弟弟上了師範學校,父母省吃儉用供我們讀書。學校每月會發幾十元“人助金”,加上父親匯來的生活費,吃飯問題基本可以解決。
那句“你吃飯沒有”便逐漸從我們嘴邊淡出,被“你好”二字取代。
幾十年轉瞬即過,國家不再徵收公糧了,每年打下的穀子也夠一家人吃了。我們漸漸忘記了包穀飯的味道,偶爾吃上一頓倍感稀奇。孩子們上學也都吃上了免費午餐。祖輩們用來懲罰錯誤的那句“不準吃飯”被孩子們換了個版本,改成“你再說,我就不吃飯了。”
如今,我國所有貧困縣已經全部退出歷史的舞臺,脫貧攻堅成效舉世矚目。
隨著中共國家鄉村振興局的亮相,鄉村振興戰略的集結號已經吹響。交通便利、網路通達、乾淨整潔、富裕小康的新農村格局正在逐漸形成。
那句“你吃飯沒有”也將隨著社會的變遷退出歷史的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