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社會動物,從呱呱墜地、嗷嗷待哺,一天天的衝破可能隨時要命的“枷鎖”後,成為一個可以自力更生的成人,也就是社會人。可就是這一撇一捺組成的人,卻書寫著不同的人生態度,畫著大體相同的人生軌跡。
人性是善還是惡,自古就有爭論,不一而足。但坐著不如倒著的惰性其實就是人性骨子裡的東西,還有奴性,還有等、靠、要。所以簡單的概括,人性就是好逸惡勞。誰都想過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覺得這種日子舒坦。當下各種理財的終極目標——財務自由,說的其實就是這個。我的錢去生錢,利去滾利,過我想過的日子,活我想活的精彩。或者借用前些年中國移動的廣告語——我的地盤我做主。想幹嘛就幹嘛,好高騖遠的人生,比比皆是。
規律又是什麼呢?日月更替,四季往復,這是規律。股市牛一陣熊一陣,這也是規律。還有那句“努力可能會成功,不努力根本就不會成功”都是規律。但規律和人性又是互逆關係。比如天天喊著減肥的人,自己也知道要想瘦就要管住嘴邁開腿,可是他們又會自欺欺人的造出那句“不吃飽哪有力氣減肥”的梗。再如老祖宗早就提到的“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可偏偏人就希望不勞而獲,期待一夜暴富過上上流社會的生活。因為看到了上流社會的華麗與奢靡,卻沒看到上流社會人群曾經吃的苦受的罪。即使是含著金湯匙出生的巴菲特,也是不斷的研究各個公司的財報,才做上“股神”的王座。你要說人們不知道規律嗎?當然知道,老祖宗說過“要想人前顯貴,必然背後遭罪”。這是規律,亙古不變。
文化,不好說,很難說。“子非魚安知魚之樂。”或如老子《道德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說了就錯,不說又不明,“倉頡造字,鬼哭魂嚎。”文化本身不會顧此失彼,它所遊走的體系有著足夠的支脈和分工。現在的流行提法就是階層,你處在某一個階層,是文化分工的必然。更露骨的講,統治階級要求你去做什麼,你就得做什麼。所以才會有階級固化,才會有說了讓人一頭霧水的“內卷”,內卷在哪裡,在你的階層裡,造成一種彷彿在努力,實則事倍功半的假象。而遊走在文化中的我們,很難用上帝視角觀望自身,大量自身,“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因此,才會有人參悟,至於是否得道?見仁見智。
回到中國文化,其實不是儒家文化,宋明理學後,儒家已不是孔孟的儒家。老百姓更多采用的是儒釋道,也有人說還有佛教,有什麼都不是問題。東方文明綿延幾千年的延續,在於它的相容幷蓄,隨著時代不斷髮展。但是在倡導文化自信的同時,也不要忘記文化本身存在的劣根性。文化遊走的體系大而全,有好就有壞,這也是符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處世哲學。
至於文化的強與弱,很難界定。都強,那就是能用拳頭解決的問題,就別用嘴;都弱,那就是能自力更生的,也得等靠要。其實文化附加得屬性既簡單也複雜,簡單到它採用得是弱肉強食得“叢林法則”,複雜到你用文化解決不了家庭得雞毛蒜皮。更復雜得是,文化需要強弱得存在,也保留著強弱得轉化。弱肉強食,少了一環都得死。相生相剋,“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所以說發展才是硬道理!是真理。因為它違人性、尊規律、合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