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想象自己的生活安排一段獨處的時間, 放鬆下來,想象一下你想要生活變成什麼樣子——不附帶任何限制。 你想要做什麼?你想要如何生活?你想和誰在一起? 你想要成為怎樣的人?挑選一個適合你的媒介,例如繪畫、大學、紙和筆、一件樂器、作曲或者寫作,想象一下你的生活。不必反其道而行之在分辨、質疑所接受到的資訊和你的核心理唸的時候,你可能會試圖做一些與父母的信念或他們對你的期望完全相反的事。例如,如果你的父親希望你成為一位醫生, 你可能會因為叛逆心理而決定從事你父親所瞧不起的職業,例如去做一個雕塑家。再舉個例子,你的母親說你留長髮看上去更漂亮,你就把頭髮剪得短短的,以此證明她是錯的。事實上,證明自己,在生活中做出改變並不意味著要逆父母的意見而行。即使是“我可不想像我媽一樣”這句話也會在事實上侷限你認識自己潛能的能力。再次強調,沒有人是十全十美的,也沒有人是十惡不赦的。也許你的父母很善於講故事,也許他們在某些情況下也是與人相處的老手。“不想像她一樣”, 也許就意味著你將放棄許多的機會。這樣,在某種程度上,你的父母仍然決定了你的為人。因此,在確定真我、做出改變的過程中, 你應該聽從內心深處的召喚,追尋自己的目標和夢想。接受侷限性世界掌握在你的手中,你擁有了定義自我、尋求自己想要的生活的機會;但在現實中,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並不是你想要做出的每一項改變都是切實可行的。 有些是因為你還沒有具備實行的條件,有些則在你付出巨大的努力之後仍然收效甚微。最新研究表明:遺傳因素對我們的情緒和氣質確實有一定的影響,其影響程度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來確定。例如,儘管有些人因為後天的因素而變得羞怯,有些人把羞怯當作是自我偽裝的一部分, 但要讓一個一直以來表現羞怯的人忽然跑去找一個陌生人聊天是不現實的。 另一方面, 現實一點的想法是,你確實可以採取一些行動來減輕自己的不適感。在會場人聲鼎沸之前提前到達可能會讓你感覺舒服一些。你也可以預先準備幾個話題,或者看看報紙上有沒有什麼有趣的新聞可以作為談資。想要在人生的某個方面做出徹底的改變基本上都是不現實的,但將目標設定為減少引起問題的想法和行為、降低焦慮、使自己感覺更舒服一些卻是完全可行的。

正如我們之前討論過的那樣,接受在你所經歷的過程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接受意味著對自己(不論是好的方面還是不好的方面)表現出同情心。它意味著認識現實(“當然,我確實……而且我想在這一方面做出一些改變”),不妄下判斷(“我早就應該學會這個了。我真笨”)。接受並不意味著心安理得,也不意味著不努力改變。接受的真正意思是,此時此刻,事情就是這樣,我接受這個事實,找到平衡點回到“停下來,想想:想象一下沒有界限的感覺”裡的那些事項。針對每個事項寫一份宣告,裡面要包括你在這一領域現在的情況感覺(不帶偏見)和你想要改變的願望。例如,“我經常會在初次見面時魯莽地對別人做出負面的評價。但我現在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 並在努力做出改變”或者““我可能不那麼自信,不那麼放得開, 在聚會上表現也不太自然,但我還是會參加這些活動——我不會因為覺得舒服就宅在家裡。 而且我感覺自己正變得越來越自信。”守護好自己如果你在童年時受到的照顧不足或者父母對你的照顧前後不一,那麼你很可能現在還對缺乏無條件的愛而感到哀傷、憤怒或者怨恨。你可能仍然像兒時一樣渴望著愛與撫育。但在人生的現階段,企盼別人無條件的愛是不太現實的。當然,你可以企盼親近的人給你愛和滋養(以及陪伴、尊重、支援、認可、耐心和接受),你也完全有權得到這些;但提供無條件的愛與滋養並不是別人的職責,你自己應當肩負起這樣的責任。如何滋養自己學習如何滋養自己,你可能並沒有現成的榜樣可供參考,不過,在照顧別人的時候,你可能會覺得自己完全能夠勝任。正如照顧你的子女一樣, 無條件地愛自己、照顧好自己需要你不斷培養自己的力量並不帶批判地接受自己的弱點。這需要你理清自己的內在品質,併合理利用合適的外部資源。想象一株生長在乾旱地帶的植物,這株植物得不到足夠的水。這株植物生存了下來,儘管水源不足(也許這株植物還會因此而長得更加堅韌) ;它透過吸取空氣中的水分並將根伸得更遠來獲取更多的營養。就像這株植物一樣, 你也可以尋求額外的資源,而不僅僅依賴父母的照顧。你可以接受朋友、親戚的照顧,並透過接受自己,參加使自己開心、讓自己感覺勝任的活動來照顧好自己。

3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回憶會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