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第一次獨自過年。28年來,第一次沒有回家,沒有買年貨,沒有吃傳統食物,沒有剪頭髮,沒有買新衣服,沒有參加同學聚會。
真到年三十這一天,我後悔了。
後悔沒早點這麼幹。
我早就不該回家過年。
成年之後,就對過年失去了期待,去年在家裡呆了三個月,記憶是陰鬱的,翻看當時的照片,天氣卻是晴朗。一想到回家,一張白紙劃下一條線,令人不開心的要素可以寫滿一頁。
這兩天在讀《近代家庭的形成和終結》,作者是《厭女》的上野千鶴子,她在界定家的概念時用到一個詞 FI,家庭自我認同意識,簡單來說就是你把誰當家人,誰把你當家人。
近現代以來,家庭已經失去了實體的自然性(自然而締結成的家庭),具有人為組成的組合物。而傳統意思上的家庭已經不再完全適用於現在的家庭。作者用兩個因素來給近現代的家庭單位分類:血緣、同居。
於是我們發現,家族的形式已經突破了單一性:
有人有血緣關係、沒住一起,是家人,比如小孩去外地讀書,夫妻一方到外地打工。
有人沒有血緣關係、住在一起,是家人,比如《後翼棄兵》的女主和養母,還有《小偷家族》裡由社會邊緣人所組成的新式家族。
有人既有血緣、住在一起,卻不是家人。只是同一屋簷下,冷漠地過日子,各自孤獨。
也有人沒有血緣、也沒住一起,卻感覺是家人。一些網際網路社群有時會給人這樣的感覺。
對於家的概念和承認已經十分自由,可選擇性非常高。其中的典型,現代家的組成主要以自由戀愛結合的夫妻構成。自由到什麼地步呢,上豆瓣小組常常看到,我老公怎樣怎樣/我老婆怎樣怎樣,我該離婚嗎。
夫妻原本就是陌生人組成的團隊,在現在的社會里,家庭成員團結一致度過危機已經是過去式,組成家庭的物質基礎和和精神基礎在發生變化。很多人組建家庭,是為了改善自己的生活處境、提升生活品質,這種想法無可厚非,而當生活處境會被拉低時,拋棄家人也成為一種選擇。老人生病不可自理時,送去養老院。小孩有智障不服從管理,送去寄宿學校。嬰兒是個女孩,扔到醫院門口。
有人不能接受扔貓扔狗的人,譴責他們冷漠絕情不負責任,卻對上述情況熟視無睹,其中有些稱得上是犯罪。
暫時無意批判這種現象,我只是在想,既然家族已經是這樣“自由自在自私自利”的結果,是一個如同樂高積木一樣,任意組合的概念,我們為何還拘泥於“家族的形式”呢。像是同名日劇裡的男主角一樣,人為什麼一定要結婚呢?為什麼一定要生孩子呢?一人一貓一狗也是一個家族,只要成員之間有尊重有關懷互相支援。
小時候最嚮往的生活,是和朋友們住在loft裡,一起玩、互相照顧,《奮鬥》裡演的那種,唯一不同的是希望朋友之間不要發生性關係。去年看的韓劇《浪漫的體質》更接近理想狀態,三個女性好友,一個gay弟弟,一個小學生,一起吃烤肉看電視劇吃拉麵吃炸雞,吵吵鬧鬧、互相擁抱,這不就是理想的生活嗎?
第一個獨自度過的春節,和室友一起點了火鍋和炸雞可樂,計劃每天看一部電影,做點運動,順便再幹點活,寫寫稿,看點書。跟所有平常的日子一樣,做個無法預測動線的人。
前幾天出門散步,好多餐飲店大門緊閉,門上貼著告示:回家過年。
此心安處是吾鄉。這世上,沒有為女人建造的國,也沒有女人可以回去的家。我在的地方就是我的家,我愛的人/貓/其他,就是我的家族。
總之,2021年就地過年挺好的。當然你如果屬於想回家卻回不去的那一批人,抱歉讓你看了這篇負能量,我對你沒有惡意,可能還有點羨慕嫉妒。
最後祝大家新年快樂、心想事成,我們都不要虛度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