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苑廣闊

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我今年春節沒有回老家過年,卻不禁想起以前回家過年,假期結束返程時的情景。

從確定我們要哪天離家那一刻起,父母臉上的笑容就越來越少,不捨之情就越來越多。尤其是母親,往往是一邊幫我們準備著帶回城的各種家鄉土特產,一邊嘴裡唸叨著,要是我們再多住這些日子就好了。但是父母和我都知道,即便再多住三天五天,又能怎麼樣呢?“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三天五天之後,我們還是要離開,還是要經歷這種離別之情。

父母知道,他們不能因為不捨得子女離開,就耽誤子女在城市裡的工作和打拼,耽誤孫子孫女們的學習;子女也知道,無論我們多麼不捨得父母,多麼不希望他們又重新變成“空巢老人”,但我們終究還是要離開。我們的根在家鄉,但我們生活的主舞臺,已經是遠方的城市。

臨走的那天,我起了一個大早,趁著愛人和女兒還在熟睡,自己一個人悄悄出了家門。我想在臨走前最後一次用自己的雙腳踩一踩家鄉的土地,用目光撫摸一遍家鄉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河。

冬天的早晨,鄉鄰們都還沒有起床,我聽得見自己走路的聲音,那是鞋底踩在落葉、草莖上發出的細微的碎裂聲,這種聲音到了城市的水泥地上、柏油路上,將再也聽不到了,在家鄉它是那麼平凡,但是到了城市,它卻是那麼珍貴。

前面是一片不大的桃園,裡面栽種著上百棵桃樹,這是父母辛勤勞作的地方。桃園裡寂靜無聲,唯有桃樹們默默站立,等待著節氣把它們喚醒。但是我又分明看到了在桃園裡勞作的父母。春天要給桃樹施肥,桃花開了還要人工授粉;夏天要給桃樹疏枝,也就是把一些枝條剪掉,免得耗費過多的養分,還要給桃樹打藥;一直忙活到秋天,還要給用紙袋把每一個桃子都套起來,過上一個月左右,再一個個的把紙袋摘掉,以讓桃子接受陽光的照射,變得紅彤彤的,賣相才好。

所有這一切,都需要依靠父母兩個人四雙手去完成,而年富力強的子女,卻錯過了春天又錯過了夏天和秋天,也就是錯過了幫助父母減輕勞動負擔的機會。

我無法走得再遠了,在桃樹地裡站上一會兒,圍著桃樹園轉上一圈,我就該回去了。

這時候,村裡已經有人陸續起床,在我回家的路上碰到,彼此寒暄著,打著招呼,我為什麼要起這麼早?早起又去幹什麼?他們一定會感到奇怪,在心裡暗暗猜測,說不定回家以後還要和家人一起猜測一番,但是他們哪裡知道,這不過就是一個即將遠行的遊子,再以自己的方式,向他的家鄉表達著不捨,演繹著離別。

主編:筆墨舒捲

達州廣播電視報(達州新報)《鳳凰樓》副刊選稿基地。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6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男人至死是少年”:50歲還在看動畫片的男人,成熟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