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三毛曾說過:

“讀書多了,容顏自然改變,許多時候,自己可能以為許多看過的書籍都成了過眼雲煙,不復記憶,其實他們仍是潛在的,在氣質裡,在談吐上,在胸襟的無涯,當然也可能顯露在生活和文字裡。”

這句話是我大學時讀到過的。那個時候膚淺地認為,多讀書,就可以改變自己的氣質與談吐,讓自己看上去是個有氣質的文藝女生,然而事實並非如此。

讀了很多的書,卻也忘記了書中的內容,生活也並沒有什麼改變。

相信很多人也一樣,讀過之後,過幾個月就忘掉了,甚至都講不出來書裡的內容。這讓我明白:“讀了很多的書,明白了很多大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為什麼讀了那麼多書,生活卻照舊,依然沒有改變呢?

讀完成甲老師的這本《好好學習》,我明白了: 只有能掌握讀書方法的人,讀的書多了,才能量變產生質變,才能將看過的書顯露在你的“氣質裡,談吐上,在生活和文字裡。”

01 讀書常見的兩種誤區

很多人看書會存在兩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是,漫無目的的挑書看。看朋友推薦的書,或者噹噹網暢銷書,或者某公號推薦的好書。

看完後可能開闊了眼界,拓寬了知識面,然而生活繼續,獲取的知識對自己的生活、工作、學習並沒有帶來任何改變。

甚至從來沒有思考過:“我為什麼看這些書?”“這些書中的知識我能夠運用到生活中去嗎?能帶來什麼價值?”

而這些,都是讀書方法的不對,盲目的追求表面的用功,用成甲老師的話就是,我們陷入了“低水平勤奮陷阱”

02 如何跳出“低水平勤奮”:掌握讀書的三個方法

1、帶著問題讀書

讀書的目的,不光是理解和記住資訊,還要思考自己受啟發的內容是哪些,這些新知識和自己過去哪些經驗相關,在尋找新舊知識之間聯絡的過程中,你會驚喜的發現很多能夠直接改進工作方法,或者改善自己與家人的關係等等。

總之,讀書要有目的的去讀,以內化自己所需要的知識點。

2、記錄讀書筆記

很多人做筆記,還停留在最原始的做筆記方法—摘抄好句,劃線。這種方法只會讓我們記住一個個孤立的知識點。

書中提到,英國的萊斯特大學做過一個實驗,來研究人們如何記住事情。實驗結果證明,我們記住新知識更好的辦法就是和已有的知識進行聯絡。

如何聯絡呢?可以透過做筆記的方法。

在趙周老師的《這樣讀書就夠了》一書中,提到了便籤法,就是很好的做筆記的一種。

首先準備三個顏色的便籤。

然後在讀到自己受啟發、或對自己有價值的那一頁時,貼標籤,做筆記。

具體方法是:第一張標籤上,用自己的語言複述這一段對你有啟發、有價值的資訊。(深入思考)

第二張標籤:描述自己過去與資訊相關經驗或者案例。

第三張標籤:你的應用,也就是接下來的目標與行動。

這樣做筆記的方法,不僅能練習將新知識與過去的經驗連線,在記筆記的過程中還能不斷強化你的學習能力。(更具體的方法與容易產生的誤區可以詳讀《這樣讀書就夠了》)

3、思考應用到實際生活中

偉大的管理思想大師查爾斯.漢迪在《思想者》一書中提到:“知識雖然是基礎,但隨時可以拋棄。要學會將推理應用到個人生活”。

讀書最重要的,是將學習到的新知能夠應用到生活中,不斷地刻意練習,形成新的思維模式,才能真正從書中獲取智慧。

德納姆說過:“書籍應有助於達到以下四個目的中的一個:獲取智慧,變得虔誠,得到歡樂,或便於運用。 ”

因此,我們在讀書學習的時候,最重要的就是內化。內化知識的能力增強了,才能真正提升自我,顯露在工作中、家庭中、人際關係中,或者氣質談吐中。

3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怎麼知道對方是否喜歡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