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人是群居動物,本能中就刻著對親密關係的渴望和需求。這不是老祖宗沿襲下來的什麼思想傳統,而是遺留下來的基因特徵。

無論是對同性還是異性的欣賞,或是對人類還是物品的依賴,對方只能是個體屬性的變化,但角色地位保持不變。

人人都在尋找“親密關係”的組成,享受愛與被愛的快感。

所以,“親密關係恐懼症”本身就令人存疑,倒不如說,你恐懼的不是親密關係本身,而是恐懼親密關係帶來的傷害。

所謂親密關係恐懼症,行為上具備以下幾種特徵:

1、總是莫名逃避他人的示好:

你覺得關係最穩定的階段,就是雙方尚未捅破窗戶紙的時候,一旦對方向前一步,對你進行示好,你的第一反應不是開心,而是恐慌。

你恐慌的不是對方想進一步發展關係,而是進一步發展關係後帶來的情感負擔。

你怕自己會讓對方期待落空,會讓對方收回喜歡,怕對方對你會冷漠敷衍,怕自己會投入過多... ...總之,他人的示好帶給你的不是一段關係的開始,而是一段關係的毀滅。

2、會刻意迴避與異性接觸:

即便是與異性心無旁騖的正常交朋友,你也很難做到。

因為只要與異性發展到某一程度的關係,你總覺得莫名有些步入親密關係的機率。所以,你乾脆杜絕開始,乾脆不會完全放鬆地與異性進行交往,總是帶著些嚴肅和謹慎,疏離和禮貌,唯恐雙方對彼此產生好感。

3、恐懼婚姻,定義偏激:

與其說恐懼婚姻,不如說從不向往長期穩定的關係。

因為在你看來,任何長期關係必定伴隨著千瘡百孔的回憶,沒點包容度,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敷衍,是走不下去的。

但你並不願接受剛過及格線的愛情。遠觀婚姻,你覺得那就是愛情的墳墓。

它會毀了兩個人的關係,會讓自己變得無限妥協、委曲求全,會剝削自己的生而為人的自由和樂趣,甚至還會絞進一段又一段狗血關係中。

4、壓抑自己渴望被愛的心理:

沒有人是不喜歡被欣賞的,但有人害怕被欣賞之後接踵而至的傷害。

也就是說,你尤其怕被“捧殺”。

今天被追隨、被喜歡、成為對方眼中可愛又完美的存在;但明天就因為自己的某些缺點暴露,被拋棄、被討厭、成為對方的眼中釘。

你害怕失望,也害怕讓人失望。所以才會壓抑內心對親密關係的需求,只為逃避未來不可預測的傷害。

以上,是親密恐懼症較為常見的四種表現。

而主要的患者群體,通常具備以下特徵:

1、原生家庭不完整,或不夠幸福

人的思想很容易先入為主。

當你從小耳濡目染接收到的,是親密關係中的不和諧畫面,就會對親密關係本身產生不好的印象。

所以,當你看到父母無休止的爭吵、互相以最狠毒的話攻擊對方,或其中一方從不盡職盡責,甚至變心出軌... ...這些經歷帶給你的可不只是當下的傷害,更是深深刻印在你腦海中的定義。

從此,你就會否定親密關係,仇視親密關係,並認為所有的親密關係最終都會落得慘烈的下場。

2、在感情中被另一半傷害過

特別是出現在初戀或極其投入的戀愛中時,這種傷害帶來的影響會加倍。

在曾經的戀愛過程中,如果你被渣男/渣女傷害過;曾痛徹心扉地走不出來,質問為何;曾付出一切,仍然慘敗而歸;都可能導致你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的應激反應。

其實,是你忘記了,在你當初最痛苦的時候,你就已經告訴過自己:“我再也不要認真了,再也不要喜歡別人了。”

潛意識中,你已經建立了一種極端的自我保護體系:把他人犯下的錯誤,完全歸罪於愛情本身。

3、自我價值感低,容易精神寄託在他人身上

還有一種情況:原因出在你自己身上。

如果你是個性格懦弱敏感、內在支撐不足、自卑又膽小的人,那麼在感情中,你很容易將自身價值寄託在他人身上——這就直接導致,對方的一舉一動可以輕易傷害到你,對方對你的評價,足以改變你的自我認知。

換句話說,一談戀愛你就會失去自己,成為對方的一顆棋子。他指哪,你打哪,他想讓你往東,你絕對不會往西,因為你怕自己犯了錯誤就不被喜歡,怕自己表現不好就被否定。

對於自我價值感低的人來說,沒有什麼是比“不被人喜歡”更可怕的。

與其不被別人喜歡,成為他人的情緒傀儡;不如干脆不把自己交給別人,自己做自己的主人。

總結而言,造成你恐懼親密關係的,是你不夠美好的回憶和對未來的恐懼。

但你絕不是不期望,更不是不需要親密關係本身——你只是被曾經的傷害裹足不前,被自己的個性所限。

最好的解決辦法,只能從自己下手。

給你幾個建議參考:

1、懂得區分猜想和現實:

面對他人的示好,請你以客觀角度去評判對方的行為好壞,不要帶有主觀色彩地莫名否定。

2、懂的區分過去和未來

原生家庭的傷害錯不在你,更不是你一手策劃造成的。

真正屬於你的親密關係,與你的原生家庭是完全兩個獨立存在的個體。所以,無需過度懼怕,因為你不需要面臨當下,懼怕曾經。

3、提高自我認知,不要做戀愛腦

脫離戀愛腦,在戀愛中時刻保持自我獨立和清醒,不要將自我情緒捆綁在他人身上。

先確定自己的能力足夠支撐起一段戀愛,再來解決自己是否恐懼的問題。

深刻,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書籍《非暴力溝通 · 兩性篇》譯者,大連市心理協會會員,34歲, 已婚已育,願意分享我的態度。

7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兩個同堂兄弟,娶了兩個性格完全不同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