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有個朋友很愛說“隨緣”,這幾乎是他的口頭禪。時不時他會說他的處事哲學:隨遇而安(說這話時,他28歲。聽這話時,我24歲)。
當時每每聽到他這樣講,我內心充滿了否定。一個本應朝氣蓬勃的青年,為何如此老氣橫秋。隨緣,隨遇而安,這樣講得潛臺詞是:差不多就行了,就這樣吧。當時我對此界定:沒有追求。
可笑的是,現如今我也開始說“隨緣”。現在特別認可:不要輕易評判人或事。你的觀點只能說明你的認知邊界,不代表事物全貌。
現在努力回憶,那位朋友是怎樣的處境,回憶無果。那自己為什麼會開始說“隨緣”,基於怎樣的心理。
以做一件事來舉例,自己會全身心投入,竭力去做,但不強求結果。放下了一些執著,接受了“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所以,努力過後,至於結果,會自然而然地吐出“隨緣”。(這是當下我對“隨緣”地認識,不知你怎麼看)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