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度,馴象人用一條鐵鏈把小象拴在柱子上。
由於力量小,小象無論怎樣掙扎都無法掙脫。
於是漸漸就不再掙扎,直到長成了大象。
雖然大象此時可以輕而易舉地掙脫鏈子,
但它依然選擇了放棄掙扎。
這種內心默認了較低目標後限制了自身實際能力的現象,被稱為“跳蚤效應”。
令人驚訝的是,心理學研究顯示,“跳蚤效應”在人類身上同樣適用。
生活中最常上演的戲碼,就是退而求其次。這甚至已經成了人們心中的處世智慧,美其名曰“退一步海闊天空”。
1
打破枷鎖,敢想敢闖才能贏
人挪活,樹挪死。
扔掉包袱,敢於折騰,才能走向更廣闊人生。
越王勾踐在戰敗的情況下被迫到吳國當奴隸,
在吳國,勾踐受盡了恥辱,
但在許多羞辱面前,他沒有自暴自棄,也沒有直起反抗,只是默默地忍受著,忍受著。
終於有一天,吳王看到了勾踐忠誠的表現,而釋放他回到越國。
被釋放的勾踐下定決心,重整旗鼓,重拾舊河山,
他抓住了一次難得的機遇,回到越國用了十年之久壯大人口,富國強兵,壯大,最終滅掉了吳國。
勾踐正是因為抓住了這次機遇,才使得自己報仇雪恨,滅掉了吳國。
勾踐的經歷告訴我們,命運給了你很低的起點,你要放下枷鎖,不懼傷痛,去創造一個絕地反擊的奇蹟。
人只有逼自己一把,才能看到更多的可能性。活著最大的失敗,不是跌倒,而是從來不敢奔跑。
身處低谷,不墜青雲之志,直面挑戰,勇於乘風破浪。
正如韓愈所說,“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
一生中,最光輝的一天並非功成名就的那天,而是從悲嘆與絕望中產生對人生挑戰和勇敢意志,並付諸於行動的那天。
敢於行動,才能贏得成功。
2
不怕為時已晚,就怕止步不前
人為什麼要追求夢想?
《哪吒之魔童降世》給出了最好的答案: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是誰,只有我自己說了算。
這個“命”,就是你內心一直渴望做的事情。
而當你真心渴望某樣東西時,整個宇宙都會聯合起來幫助你完成。
摩西奶奶年輕時,喜歡畫畫。但是父母卻認為這樣不現實,於是她很早地結婚生子。
在安逸的日子背後,她渴望畫畫的念頭卻越來越強烈。
77歲那年,她買回畫筆,在家開始自學畫畫。
78歲那年,她完成人生中一幅畫。
一開始,她的畫掛在店裡,蒙上灰塵,無人問津。
但她一點都不受影響,依然遵從內心,堅持做想做的事。
80歲時,她在紐約舉辦了個人畫展,成為美國著名的原始派畫家。
王勃在《滕王閣序》中說:“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
村上春樹說:
我一直以為人是慢慢變老的,其實不是,人是一瞬間變老的。人變老不是從第一道皺紋、第一根白髮開始的,而是從放棄自己的那一刻開始的。
只要有夢,什麼時候開始都不會晚,就怕自己給自己找藉口,止步不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