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是一種文化,在縣城不喝酒基本就失去了社交。許多訊息是在酒場上傳播的,許多感情是在酒場上聯絡的,許多事情是在酒場上辦妥的。酒是飯桌上的催化劑,酒是臉薄人的不臊藥。遇到開心事要喝酒,遇到煩心事也會把酒倒上。紅事喝酒,白事喝酒,求人辦事要喝酒,朋友們維護感情更要喝酒。凡是能夠稱得上“場合”的飯局,都要喝酒。
有個當地的作家專門寫了一篇《飯局》的文章,現摘錄下來,供大家一閱。
飯局
縣城是礦區,不大不小的城市,縣城人熱情,隔三差五就會有人招呼一聚,名曰撮頓。
時間通常都在晚上,週末最多。不到六點鐘,主人就到了飯店,飯店都不大,但菜一定有特色,不是魚燒得好,就是雞啊鴨啊是一絕,朋友聚會,用不著講究排場,關鍵是吃得舒服。論實惠,小飯店菜不比大飯店差。
主人一落座,就拿著手機撥打一通,重複著同一句話:“怎麼還沒到啊,就等你一個人了,”對方就會說:“到了到了,已經到飯店門口了”,或者是“五分鐘到”,終有姍姍來遲者,明明在家閒的難受,卻故意來遲,美其名曰,剛散會。
菜上酒滿,主人通常會說上一兩句,無非是“也沒什麼事,就是想大家了,在一起聚聚”之類,要是主人什麼也不說,客人會催他說上兩句,然後酒宴正式開始。每人兩杯酒過後,主人開始一一介紹客人。這時候,主人大多變成組織部長,因為他把每個人都現場提拔了。比如派出所的劉警官就是劉局,銀行的出納便是行長,學校的陳老師就是陳校長,醫院的護士就是院長,自由職業者王某人立馬搖身王總……諸如此類。一個桌子,副科、正科,副處、正處比比皆是,全是領導,大家也不客氣。不認識的,還相互點點頭,表示知道了認識了,非常自然。很明顯,大家對主人的介紹很滿意。偶爾極個別的會謙虛一下,會模模糊糊地說:“我不是,不是的……”聲音小得差不多連自己都聽不見。馬上就有人說:“快了快了……”謙虛的人聽了信心大增,很是開心。
縣城,聖地之鄉,禮儀之邦。雖不是酒鄉勝似酒鄉,但人既善飲也豪爽。通常一個酒桌上,起碼是先帶一箱白酒來,大家先是每人兩杯敬一圈,然後再每人加深感情兩杯。雖然大家都豪飲,但小城人喝酒非常文明,一般在兩圈後,主人就隨意了,不再強求每人喝多少。這時候酒量大的人就開始發揮了,提杯打圈,挨個敬酒。如遇到老鄉戰友同學等,便是“我倆幹一下”,若對方是女性,幹字便說得特別重,我幹了,美女隨意,弄得桌上美女粉面含羞。老朋友的,新朋友的,一推一杯,幾個回合下來,不少人吃不消,大喊不喝了不喝了,留點,留點……敬酒的便說,不行,你這是養金魚呢?這時,就端起酒杯起身到朋友面前敬酒,這樣的禮遇是高規格的,沒有人能夠拒絕,於是,就又是海喝了一通。
幾番下來,一箱白酒就見底了,主人便喊飯店老闆,再拿兩瓶酒來,眾人就開玩笑:“不拿了,不拿了,誰拿誰喝。”主人看看面紅耳赤的客人,便說:“那就搬箱啤酒沖沖吧。”美其名曰“雪花蓋頂。”老闆便搬來一箱啤酒,全部開啟,一人發一瓶,接下來,便是一場啤酒戰,如此這般,各人的酒就喝得差不多了。於是,“張處”與“李局”之間就開始互換手機號,“王局”“周總”相約下次聚會的時間,場面異常熱烈,你兄我弟相見恨晚,握住的手緊緊不放,擁抱起來如膠似漆……這時就有人說:“今晚已經盡興,下次再聚吧。”下次再聚往往只是一說,你可千萬不要當真。這時主人把握住此機會,當即立斷宣佈:“散場!”
於是,大家起身穿衣、拎包、拿手機……出的門,又是一番握手。擁抱,十八里相送,難捨難分。一群搖搖晃晃的身影在燈火闌珊裡漸行漸遠……
醉酒的人,未必就一定糊塗;不醉酒的人,未必就一定清醒。一個人從不喜歡喝酒,到僅喜歡喝酒的氛圍,再到真正喜歡喝酒,要經歷一段漫長的歲月。只有經歷過這段歲月的人,才知道酒到底好喝在哪裡,才知道人為什麼要喝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