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前段時間在和父親的相處的過程中,時常會出現壓抑的感覺,尤其是他在安排我買藥和絮叨訴苦的時候,我感覺被一股索取的能量籠罩著,很不舒服。

心理學裡有一些這樣的原則:

●在關係中誰不舒服,誰做功課。

● 外在的發生都是自己內在的投射

●讓自己難受的不是事情的本身,而是你對事情的觀點

●外在的事件只是一個鉤子,內心的雷才是引發感受的源頭

基於這樣的理解,我試著做呼吸,去平復心中的感覺,往往是呼吸做完後,內心會平靜下來,用不了多長時間又會被拉入了舊的模式迴圈當中,壓抑感再次升起,我知道卡點還在那裡並未消融。

我想求助他人,或者只是表達一下也可以,後來沒有找到合適的人,也許深層的原因,是我的擔憂,我不想讓自己的困惑被別人理解是在訴苦。

是啊,我沒有選擇勇敢站出來,我依然在乎自己在他人眼中的樣子,想保持自己是個“好人”這個所謂的定位,很多時候對他人完全的信任與敞開是需要勇氣的。

還好,姐姐來我家,說話之餘,我忍不住把自己的感受說了出來。

姐姐對於父親的行為,並沒有多大感受,她只是把直觀的想法講了一下。

同樣的事情,我和姐姐出現不同的感受,這說明我們兩個人的認知系統裡,儲存的是完全不同的“資訊資料”。

聽完姐姐的表達,給了我一些啟發,我更加確定了,問題的根源還是在我身上。

呼吸沒有解決這個問題,想到用“冰山”這個工具幫我梳理一下。

‬感受:壓抑;生氣

感受的感受:無力;沮喪

觀點:父親要理解我;父親總給我添麻煩;伺候父親很辛苦;不想跟父親有衝突

期待:被理解;被尊重;自己生活的輕鬆一點

渴望:被尊重;被認同;愛的連線

自我:無價值感,生命力低迷

當我在畫冰山,寫到渴望尊重和理解的時候,想到了小時候做事不認真,總被批評到情景,那個時候多麼渴望父親的理解與接納呀,有一次在工作坊中,練習情景“穿越”到時候,望著對面扮演父親的人,我泣不成聲的哭訴道:“我跟你不一樣,你的要求我做不到,你能做到完美,我真的做不到……。”

來自內心深處的吶喊,猶如還在耳邊,我渴望父親尊重自己是個獨立的個體,尊重我與他之間的差異。

而在今天,角色轉換了,父親又何嘗不在渴望著我對他的理解與接納呢?

父親76歲,年級大了,身體不好,經常活在回憶裡,用他的價值觀叨叨著過往,我不喜歡聽,但這又有什麼錯呢?他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我能否尊重他這個獨立的個體和我之間的差異呢?

一轉念,豁然開朗。

對於“伺候父親很辛苦;父親總給我添麻煩”這樣的觀點。

在梳理的過程中,我想到了小時候,父親經常對我們說,我為了你們幾個孩子,我犧牲了什麼……等等。

明明是自己做選擇,卻讓他人去負責,這是不能自我負責的表現

當上面這段話出現在自己腦海裡的時候,我猛然驚醒。

我此時此刻,不就在做著同樣的事情嗎?

選擇跟父親同住的時候,我早就知道父親的身體是什麼樣子,脾氣性格怎樣,我既然做出了選擇,我就要接納可能會出現的一些事情啊。

我需要對自己的每一個選擇負百分之百責任,而非讓父親為我的情緒買單。

冰山梳理清楚,整個人感覺無比的輕鬆,心中纏繞多天的壓抑之感也隨之消失。

核心關鍵詞: 尊重;認可;負責。

父親需要的負責,被尊重和認可,又何嘗不是自己一直在苦苦追求的嗎?

記得一位老師曾經跟我們講過:“你想要什麼,就先給出什麼。”

我和父親的“功課”,讓我真正的讀懂了這句話。

觀點轉化後,冰山完全變成了另一副模樣。

‬感受:輕鬆

感受的感受:慈悲

觀點:尊重每個獨立的個體之間的差異;對自己的選擇負百分之百的責任;不是愛的行為背後都是在呼喚愛

期待:對自己和他人多一些慈悲

渴望:每個人都被溫柔以待

自我:生命有活力,被愛

前後不同的冰山著實印證了那句話:“佛魔只是一念之間。”

在生活中遇到任何問題,請相信自己絕不會是純粹的無辜者。

對於所有的發生,反求諸己是唯一的解決之道。

生活就是一個道場,我們活在關係當中,也許我們跟身邊的人還有很多未完成的“功課”,與其選擇抗拒不如選擇臣服。

請相信每一次出現的問題,都有可能是我們成長的契機。

唯願世上的每一個人都被溫柔以待。

12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女兒嘛,補貼家裡是應該的”:女人出嫁以後,就沒有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