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所有的感情在本性上都是好的,我們應當避免的只是對它們的誤用或濫用。 ——笛卡兒

一、丈夫去世,妻子毫不在情,這對夫妻經歷了什麼?

馮女士再婚10多年的丈夫,於去年4月離奇去世,去世前經歷了什麼,馮女士毫不知情,還是警察告訴她的。而自從丈夫走後,馮女士與母親的關係也走到了決裂邊緣,她甚至認為丈夫的死,母親負有一部分責任。

馮女士和丈夫是再婚夫妻,之前感情一直很幸福,雖然兩然結婚13年,在2019年5月份,馮女士母親忽然生病住院。醫院打電話通知她母親患了肺癌,讓她一下子蒙了。因為2017年父親也剛走,母親又生癌,而且還是晚期。

母親出院後,丈夫讓她回家陪老孃,因為母親家裡就一間房,男同志去母親家住不方便。為照顧母親,馮女士只好與丈夫分地兩居。起初她也沒多想,一心陪伴母親,丈夫還天天上門探望,一副好女婿的模樣。可漸漸地馮女士察覺到了一絲異樣,看似溫暖體貼的丈夫,卻讓她感覺到了陣陣寒意。

馮女士說,以前丈夫雖然對她好但還並沒有到親熱的地步,她吃過飯嘴角有飯粒,丈夫竟然主動給她擦拭,這在以前是從未有的現象。丈夫過分的關懷,讓馮女士起了疑心,於是很久不回家的她,決定回去一探究竟,而這一探讓她如墜深淵,也間接錯過了丈夫從生到死的整個過程。

10月8號晚上,馮女士回家了,丈夫並不在家,她並沒有打丈夫電話,翻東西時竟然翻出一張丈夫的不雅照。丈夫回家後她就質問丈夫是不是出軌了,而丈夫反說讓自己考慮考慮,直到早上五點鐘他才承認自己犯了錯,但當馮女士要女方電話號碼時,丈夫說自己也沒有,看丈夫態度不誠實,馮女士一氣之下回孃家訴苦。

二、她以為的夫妻冷戰,丈夫卻意外去世

都說孃家是女兒的避風港,但母親卻勸女兒不要住在孃家,要和丈夫好好生活,畢竟兩人是再婚夫妻。她站在公正的立場勸女兒回家,可女兒並不理解母親的一番好意反將她當做仇人一樣。

母親認為,女婿是個內向型的人不愛表達,但人勤快愛乾淨,在家做飯洗衣,而女兒相對有些嬌氣,平時脾氣也不好。她希望女兒能原諒丈夫的出軌,並且讓女兒放低姿態自己主動回家,這種命令式的口氣讓馮女士不能接受。

因為疫情,馮女士一直住在孃家,期間她也打過老公電話,最初電話響了不接,後來丈夫直接關機,馮女士認為自己沒必要去求他。在馮女士的認知中,應該丈夫來主動接自己回家。可自從2019年10月8號兩人吵架之後,丈夫就再也沒有找過她,就這樣兩人一直處於冷戰中。

直到2020年4月中旬,公安局通知她丈夫去世,讓馮女士不敢相信,她完全忘記了兩人是在生氣中,立馬衝回了家。可家門鑰匙被換,鄰居告訴她,10月份她老公摔了一跤失去了知覺,鄰居報的120,在醫院住了一天回家後,被他哥哥送到了養老院。

馮女士說,他們結婚13年,丈夫60歲,比她大了10歲,兩人感情一直很好。自從公婆死了以後,他們四兄弟姐妹每家一年做一次東,平時見面機會不多,而老公去世不讓她參加葬禮也是老公的兒子決定的。

兒子是丈夫和前妻所生,12歲就到香港定居,未婚。丈夫去世,全家人都參與其中,卻唯獨沒人通知她這個妻子,這讓馮女士很不理解。

三、母親的好言勸告,讓母女關係決裂

丈夫去世,讓馮女士無法相信,他怎麼就這樣不明不白走了?他生前到底經歷了什麼可怕的事?家裡被換的門鎖,男方親戚的突然現身,讓事情變得更加撲朔迷離,痛苦、不解、悔恨、不安,馮女士幾乎要被壓垮了。

母親勸她要面對現實,她應該有知情權,讓她去和男方的哥哥姐姐談一談,母親的話讓馮女士一下子崩潰了:你真煩,你不要來管我的事情,我的老公去世都是你害的。於是她把所有負面情緒一股腦全渲瀉在母親頭上,母女關係就此決裂。

她認為,如果不是母親生病,她也不會住在母親家裡,老公也不會出事。

面對如此大的責難,母親再一次把女兒推出了家,讓馮女士認定,孃家不是靠山和避風港,又因母親要和她算自己住院出的錢,和她分開住,讓她更加認為“媽媽不愛我”。

原來,在她10歲上四年級那年,因父母吵架,母親讓她休學,兩人離婚時,她要跟著媽媽,結果母親卻對她下跪磕頭求她放過自己。

當她睡一覺醒來,母親卻獨自離開了家。在她生病時,母親竟然把她送人,這讓她更恨母親。而在她丈夫去世後,母親又讓她離開,她認為,母親曾一再試圖擺脫她,她是個被親生母親厭棄的孩子,母親從來未愛她。

童年的經歷讓她對母親越發疏離,最讓她氣憤的是,18歲職校畢業參加工作,父親就讓她交飯貼,她賭氣不交,媽媽就說:那你就去鄰居家吃飯。結果她任憑去鄰居家吃飯交錢,也不交給父母。

在現場,母親也正視了留給女兒童年的“記憶傷疤”,因為自己丈夫沒有盡到一個父親的責任,她感覺太累了。說起把女兒送人,母親說當時因為醫院的護士長說女兒好玩,要送給她,只是開個玩笑。

四、丈夫身後事,哥哥是關鍵

針對丈夫的身後事,馮女士認為,第一,丈夫不想讓她知道病情是怕他笑話,第二,怕自己不原諒他出軌,所以沒告訴她生病的事。而她更想知道丈夫去世前的細節,而丈夫的哥哥就是關鍵。

哥哥過後給她解釋,過年家人聚會時,弟弟告訴他自己曾摔過一跤,需要有人照顧,想找一家養老院。後來他才知道是因為弟弟患了肺癌,放棄治療才不去醫院而選擇了養老院。

馮女士回家整理東西時,發現老公生前留給她一件信物,有連號的鈔票和交待她要穿哪雙鞋,她認為老公是很愛自己的。

馮女士表示,她和丈夫住的這套房是租賃房,丈夫是承租人,戶口也只有他一人。臨終前丈夫的大哥似乎有意將戶口遷進來,再聯想到家裡換過門鎖,甚至還有人住進來過,心懷愧疚的馮女士這下慌了,而這時母親又再次強勢介入,雙方矛盾一觸即發。

母親讓馮女士去問哥嫂:老公的存摺在他們手裡,有沒有存款,要給一個知情權;另一個她要去把老公的喪葬費拿出來,給他買墓地。母親是好意,但對馮女士卻成了逼迫。

直到現在才瞭解到這對母女的矛盾點在哪裡,母親想讓她儘快處理丈夫的身後事,財產房產該怎麼辦理。而馮女士一方面對丈夫心懷愧疚,一方面看不慣男方家人的一系列操作,在兩種感受中彷徨糾結,她所說的能忍則忍,其實等於能拖則拖,始終不願直面問題。

按馮女士的說法,大哥和丈夫走得最近,對房子的訴求也有最直接的要求。

電話中,大哥說:弟弟生肺癌去世,自己要求去養老院,弟弟沒有存款,但還有幾千元在他們這裡。當時他去好多次居委會,卻聯絡不上弟媳,住養老院監護人一欄是他籤的字,哥哥生氣地說:老公去世都不管,我們幫她管錯了,還來責怪我們。

關於換鎖,大哥說,當時鑰匙忘帶了進不去屋,弟弟和他一起去拿承租卡到戶籍處做變更才換的鎖。當被問及為什麼弟弟不通知弟媳時,哥哥說:“弟弟說得很明確,我不要她來”。

但他提到一點,弟弟早在幾年前就到法院起訴離婚,但一直沒離成,這讓馮女士非常氣憤,兩人從來沒有提到過離婚,丈夫去世死無對證,離婚一事從何說起。

結語:

從馮女士一直忍讓的態度中,能看出她對丈夫的死一直愧疚,所以才會和母親發生衝突,又因為童年的陰影,她特別害怕和哥嫂發生矛盾,所以一直逃避不願面對。

1、缺乏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從中可以看出,馮女士缺乏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勇氣,當母親讓她去處理丈夫的身後事時,她暴躁易怒,甚至把怒火發洩在母親身上,並且以藉口的方式自我催眠,她不善和人相處與溝通,而母親的強勢和掌控欲也讓她無力招架,所以她會像小孩子一樣一方面依賴母親,一方面又強力反抗。

2、有叛逆心理,和母親形成鮮明對比

正因為她能力有限,母親才會督促她去辦好丈夫的身後事,也能看出她自理能力差,難怪家中的一切要靠丈夫打理,她的性格中有柔弱又有叛逆心理,母親太清楚她的處事方式,所以才會讓她按照自己的吩咐去做,兩人一個強一個弱,一個前進一個後退,她需要媽媽的愛,卻又排斥母親的管束。

原生家庭的不幸,讓她從小就缺乏母愛,對母親有一種強烈的需求,但又不敢奢望。所以在她內心一直認為母親不愛她。

3、她在丈夫的背叛中失去安全感

丈夫對她無微不至的關懷,讓她像小孩子一樣把內心的傷口癒合了,但丈夫的背叛又讓她失去了安全感,看似她不原諒丈夫,其實是害怕失去和麵對,她渴望得到丈夫的解釋卻又拉不下臉去緩和,兩人缺乏溝通才造成陰陽相隔。

4、母女相處沒有親密感

而媽媽也有錯,她不能設身處地瞭解女兒的內心孤獨感,童年的陰影讓女兒一直對她心懷怨恨,母女倆人不交心,沒有親密感,看似親母女,女兒一直跟著外婆生活,造成母女倆感情淡薄,她不能理解女兒的內心需求,在她孤獨無助時不是貼心安慰,而是嚴厲指責和冷嘲熱諷。

世間最珍貴的不是“得不到”和“已失去”,而是現在能把握的幸福。——佚名

母親有病在身,而馮女士也失去了丈夫,母女更應該彼此親近和關心對方。珍惜現有的親情和幸福,而不應該活在抱怨中影響母女感情。

5、要學會獨立和成長

而馮女士更應該學會獨立和長大,雖然她已經50歲,但一直活在自我世界中,不敢面對紛爭,不會解決家庭矛盾和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因為母親的強勢才會讓女兒變得軟弱,她不會主導自己的人生,只有被動接受。接下來她要面對丈夫去世的身後事,包括與哥嫂協商房產變更等事宜,希望馮女士獨立堅強,活出自我。

6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如何“殺死”一個年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