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齡漸長,同齡人中愛嘮叨的越來越多,不是個例。一個小事兒,車軲轆話反覆說,唯恐沒說明白。我都擔心自己是不是多多少少都有這毛病了(不想有),所以我會自覺及時打住話題,警告自己別囉嗦。同時,我也不喜歡那些車軲轆話,不想忍受那種無休無止的表達。
想岔開一段“囉嗦”並不容易,需要見機見策,靠燒腦筋才能不傷氛圍。
我們為什麼會囉嗦?
一 語言遲鈍了。伶牙俐齒的少年變成踟踟躕躕有了歲數的人,原來的一句話變成三句,且還沒表達清楚,讓聽的人忍無可忍。
因為嘮叨而囉嗦,因為囉嗦更顯嘮叨。
二 思維遲鈍了。一句話反應半天,還沒想透,邊說邊想,遲遲疑疑。年齡大了,大腦不那麼好使了。
說,是一種渠道,一邊開啟記憶,一邊炫耀曾經的成績,順便安撫不再年輕的自己。
三 能看見的問題多了。五十知天命,過來人,看得見近處的坑,也看得見遠處的陰晴,特別想說說,不說不踏實。
年輕人沒有耐心聽。沒有耐心聽完的說,都是囉嗦。
四 老了,過來人,願意獻說助人。現在年輕人不喜歡說教,你認為的提醒幫助,是他們認為的打擾,“打擾”對於年輕人可不是誤會。
五十歲以上的人都被集體榮譽薰陶過,互幫互助是骨子裡的烙印。他們認為該幫的,你認為不需要是沒用的,他們都有救世的心,認為不說是不負責任。
五 做人放鬆了。五十歲後,年輕時的目標多半沒有了,衝動少了,牢騷少了,不憤青了,好好壞壞都體會過,似乎可以不說了。但現實不是,甚至相反,這個狀態下人更善言,不由自主會慢慢開說。心和靈都無負擔,會越說越利索,不小心就口若懸河。
總結:
嘮叨,口口勞刀——張口就如用刀,刀刀(叨叨)見傷。傷人是嘮叨的一般結果。
年輕時候,我們也曾害怕長輩嘮叨,現在自己也變成了長輩,開始嘮叨,還不自知。
本篇我想說的是:管好自己的嘴,做個語稀人貴的老人,不讓兒女嫌棄,不讓年輕人搖頭抗議。與大家共勉吧!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