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良是人的一種美好的品性,正因為善良的存在,人與人之間才得以友好相處、相互協作,做到人人為我,我為人人,實現互利共贏,人類社會才得以存在和發展,人類才變得越來越強大,人們的生活也變得越來越美好,故而古今中外,從宗教到國家,再到聖賢哲人,莫不以善良為美德,教人們做一個善良的人。
然而,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生命個體,“物競天擇、優勝劣汰、適者生存”的自然法則決定了人類社會中人與人之間同樣存在著生存競爭關係。對每個人來說,自我生存發展才是根本。儘可能地拓展自己的生存發展空間,滿足自己物質、精神、情感的需求,體現自身的價值,讓自己活得更加精彩,是人的天性,亦是天道。因此,善良本質上一定是為自我生存發展而服務的。孔子日:“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其隱意說的就是這個道理:“立人”、“達人”的善行其實是為了“立己”、達己”。宗教都教人要善良,但自身卻相互排斥,存在教派之爭,甚至為此而發動戰爭就是最好的例證。
因此,真正的善良是理智的,有原則的。用孔子的話說,就是“仁愛”,即愛自己的同時,也要有愛他人之心。表現在為人處事時,無論是物質、精神還是情感上,在利己時要讓他人有所得,反之,在利他時自己也必須有所得。具體方法上奉行“中庸之道”,即不偏不倚,適可而止,達到“和”,即大家心裡都平衡為原則。在現實生活中,沒有底線的給予或忍讓,不分物件的善行、為了幫助他人而損害第三方利益都不是真正的善良,而是愚蠢或者軟弱,甚至是另外一種惡。
俗話說:“鬥米養恩,擔米養仇。”當別人需要時施以必要的幫助,別人會記著你的恩,如果有求必應,時常接濟相幫,變成一種常態,這種善行就會成為理所當然的事,變得很廉價,只要你一次不幫忙,別人就會怨恨你。演員孫儷資助一名貧困學生10年,一朝停止資助,招來的是對方在網路上六千餘字的譴責信就是個很好的例子。另外,當你給予別人的太多或方式方法不對,別人內心覺得矮你三分、自尊心接受不了、或產生嫉妒之心時,就會招至怨恨、對你敬而遠之甚至恩將仇報,在你落難時非但不會施以援手,還會看你的笑話。現實生活中無論親朋之間,還是陌生人之間,這種事例比比皆是。所以,智者行善必然有度,讓對方感覺到自己的善良是有價值的,在幫助他人時不讓對方感到有失尊嚴。
俗話說:“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因為利益之爭、觀點立場之爭、主導權之爭與別人發生衝突時,如果總是怕傷和氣而屢屢相讓,別人一定會得進寸進尺,儘可能壓縮你的空間,置你於被動、不利之中,以至於失去自我。這不僅在生意場上屢見不鮮,工作生活中也是常有的事,例如:獨裁專制的董事長沒給善良的總經理半點權力,卻要讓其承擔責任,使其有口難言;強悍奸詐的下屬左右了善良的領導,置其於不利的境地;父母為了自己的私慾左右了善良的子女的工作或婚姻,使其痛苦不堪;強勢的妻子左右了善良的丈夫,還抱怨其無能,使其有苦難言等等。
行善要分清物件。援助之手只能伸向懂得感恩的人,對惡者千萬不能施以善心,否則可能反遭其害,或者成為其間接的幫兇而變成一種惡。如《農夫和蛇》的故事中,農夫用自己的身體暖醒了毒蛇反被其咬死;包庇幫助惡人,使逍遙法外,繼續為害他人。另外,資助有勞動能力、因懶惰而行乞的人,是對其不勞而獲的可恥行為的鼓勵,其實也是一種惡。
行善不能損害第三方利益。像雷鋒一樣是個孤兒無所謂,如果是讓自己的家人省吃儉用、累死累活,自己卻去資助、幫助別人,那是對家人的惡;不會游泳卻跳下水去救溺水的人,是對自己和家人及落水人都不負責任,也是一種惡; 迫使他人被動地去幫助自己想幫的人,對自己想幫的人是善,對被動相幫的人是惡。
綜上所述,善良有道。須智慧、理性為善才是真正的善良。做善事,既是一種情懷,更是一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