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昨天我初中的一位同學小A給我發微信訊息,說要訂婚了,讓我到時候去喝喜酒。我先道了句恭喜,心想終於找到了有車有房的歸宿了,後來經過細聊,才發現這次定親的物件是個“普通人”。 聊天結束顯示她一直正在輸入中,過會停頓,又繼續輸入,重複的打字刪除,再打再刪,可能這幾年的心酸,沉重到沒法用一句正確的文字代替。最後結尾過來磕磕絆絆的幾個字:我不要車也不要房了。

小A跟我是初中同學,當時班裡的女生就她年紀大點,可能跟復讀有關。初三讀完就輟學了,主要是因為家裡沒錢,一直領著低保過日子,主要的生計來源於老爸,一個頭發花白的老人,對,頭髮花白,因為她父母生下她的時候已經有一定年紀了,在當時我們的父母還是40歲左右樣子的時候,她爸爸已經差不多有50多了,加上生活的勞累,更顯老了。我印象中,她爸爸只來過學校一次,當時同學起鬨說她爺爺來了,我看到她的臉猝不及防地紅了然後輕聲地解釋,這是我爸。那一瞬間,同學們都默契地沒說話,一個個用眼神交換著資訊,像是發現了新大陸,當時年少,不知道這種眼神能多傷害一個人的自尊心。自此以後在學校裡就再也沒有見過她爸爸來了。

其次輟學的原因是她的成績在班裡確實不咋地,屬於一直很努力學習但是成績一直也不上升的那種,如果說寒門出狀元,那是讀書確實有一定天賦,父母願意砸鍋賣鐵支援,她的成績,再加上貧窮的家庭,只好輟學打工補貼家裡了。自此跟我們一起玩的同學分道揚鑣,走向不同的人生道路。

在小A的自我認知裡,覺得當初那些同學只是比她多讀了幾年書而已,當初一起玩的情誼還在,畢業後大家照樣聯絡可以跟當初一樣一起玩。可是她忘了,這麼久的時間,好多東西也隨之改變了,我們有自己的閨蜜,自己的交際圈,甚至於自己的思維觀念跟她也有很大出入。不再拘泥於吃一顆糖我們就是永遠的好朋友。那些當初年少一起玩的情誼,隨著時間的蒸發,早就散了。

小A約我們當初的那些同學出來玩過幾次,大家都聊一些近況、旅遊、等。小A的話題始終糾結於你們工資多少錢一個月,有沒有男朋友?男朋友家境怎樣等,有些事情大家諱莫如深,而越隱藏小A就越想知道,她想知道上了高中和讀了大學的我們,工資差距在多少,然後她加加班是不是也能補上,似乎就能補上這麼多年她缺席的高中和大學時光。

後來次數多了,大家也越來越忙,基本上就沒怎麼聯絡。偶爾湊齊基本都是在互相的婚禮上,大家各自都有了歸宿,只有小A每年相親都無果。因為沒有人能夠得上同學老公的家境的,她覺得自己合該也得找個有車有房的。為什麼別人能,她就不能了呢?她也足夠努力,也吃得起苦。

後來某天在群裡,小A問一個同學是不是在w市買房了,她說是,跟老公一起辛苦買的,兩個都是外地人,辛辛苦苦的還房貸,只想在這個城市有個家,小A說,以後我們可以一起玩了,我找了個男朋友,是w市的土著,家裡有房子,也有車。等我嫁過去,我們就可以經常聯絡。

當時我們幾個同學都很震驚,怎麼說呢,在這個很現實的年代,什麼都要求相對對等,家境、學歷、相貌、才能、談吐、薪資、思想等等,也有不對等,但是普通的女生攻略不下來。我們都挺替小A開心的,攻略下了一個黃金單身漢,可以少奮鬥好多年,雖然男生比小A要大5、6歲,但是綜合下來,確實是可以的。我們下面排隊的恭喜,小A也很開心,說最快年底成親,到時候請我們喝喜酒,小A覺得好像終於是屬於混得還可以的了。

到了年底,我們幾個一直想著要給小A包個大紅包。但是這個群卻莫名地沉寂了,有一個小姐妹在群裡問啥時候結婚呢?很久小A才在群裡回覆一句“吹了”,後面就沉默了,至於什麼原因一個字都沒提。

一年又一年,現在小A已經32歲了,相親了好幾個年頭,小A的條件也一再地放寬,不要求有車有房的,買的起房的也行,可是在城市裡買的起房的對女方也諸多要求,而且小A的家庭確實是男生要考慮的。就這樣一年年剩下,回頭再看,已經32歲了,之前年輕的時候執著的努力想要抓住的東西,在現在看來更加的遠了。

哭過、鬧過、不甘過、也許吧,起碼終於放過自己了。這次定親得很順利,男孩子是一個有上進心的人,很努力地在備考二建,也貸款買了一輛車,精彩的人生才剛踏上征途。總有那麼一個人適合著你,他不一定有車有房,讓你風光大嫁,也不一定有豐厚的薪水,讓你衣食無憂。但他就是這樣一個善良美好的平凡人啊,他一天賺不了幾個錢,但是養你足夠了。這還不足以赴一生之約嗎?

4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未婚有女兒的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