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選擇正反饋
遇事不慌,是一種很有用的求生能力,
很多人在遇到挫折,遇到突發的打擊,或是對人生不滿意的時候,心態上就會發生明顯的波動,
這種波動的結果,往往會導致自己不知道該做什麼,
於是就陷入一種:越來越慌,越慌越做,越做越錯,越錯越慌張的死迴圈。
所以在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一定的技巧來穩定住自己的心態。
具體來說,就是要讓自己做真正有效的事情,
在這裡我們舉個例子,
比如一個人參加考試,這個考試對他很重要,
他特別在意考試的結果,並且對自己沒有什麼信心,但是迫於現實壓力卻不得不咬著牙參加考試,並且一定要透過。
於是,在種種壓力的制約下,他不能夠沉下心去學習,每次拿起書本就想放下玩手機,
甚至到了後期,他完全無法接受看書學習這件事,並且似乎“不受控制”一樣的去做其他事情,
他心裡非常明白,現在他的行為耽誤了很多的時間,但是越耽誤,越不想學習,越不想學習,越要透過其他的事情去逃避。
可是,隨著考試日期的臨近,他內心的焦慮感越來越強,但是由於之前逃避的太多,他已經沒有勇氣去面對自己的現狀,
於是,死迴圈形成,反覆的折磨著這個人的心智,輕則失去信心,萎靡不振(極有可能要很久才能緩過來)
重則患上焦慮症抑鬱症等精神類疾病,甚至病情嚴重的人,到最後基本的生活都無法自理。
凡是經歷過這種痛苦的人,都知道我不是在危言聳聽。
那麼,這樣的情況該如何改變呢?
改變,就是要讓自己明確正反饋行為對自己的影響,
首先,任何時候努力都不晚,比如這個例子之中,也許這個人醒悟的時間太晚了,錯過了考試,
但是,只要這個人開始改變,開始努力,開始放下那些“自己明明知道該放下卻始終不敢放下”的事情,轉而去做對自己有意義的,有價值的努力時,
錯過了目前的考試,對他來說只是一個明確的提醒,因為當一個人的人生步入正軌的時候,他同樣也會形成一種“迴圈”:
堅持努力,然後獲得階段性的收穫(增加信心),如果收穫夠大,會獲得階段性的成功,如果收穫之後最終失敗,本人也會因為之前的信心力而選擇屢敗屢戰,然後繼續挑戰,最終獲得階段性的成功,
請注意,這個迴圈之中的成功,是階段性的成功,而這種階段性的成功,其實是非常重要的,
當一個人選擇了正反饋行為去促成自己的行為價值(做自己認同的事情)時,他所有的階段性成功,階段性收穫,都是對他自信心的一種明確影響,
心態越穩,影響越深,影響越深,心態越穩。
這種迴圈,如同最初所說的死迴圈一樣,對人的情緒,心境,乃至於人生價值的影響,
都會成為一種源源不斷的刺激和引導,
只不過,前者的死迴圈,讓人漸漸迷失自我,墮入痛苦,
後者的活迴圈,讓人有了屢敗屢戰的勇氣,並最終獲得成功。
二、遠離讓你焦慮的人和事
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經歷,這決定了不同的人擁有不同的認知,以及不同的立場,
這些種種的不同,形成了性格,形成了品性。
正因如此,人與人,人與事之間,會存在一定程度的,需要妥協和接受的條件,
有些時候,這些條件的代價是可以被接受的,
比如針對某一問題的觀念不同,但其他方面非常契合,這樣的妥協,就是值得的,
所謂現實的完美,就是妥協瑕疵,磨平瑕疵帶來的影響。
但是有些人,有些事存在的本身,對你來說可能是一種重大的“缺陷”,
你跟這些人,這些事走的越近,你越痛苦,
你會發現,這些事物對你來說唯一的意義,就是讓你接受更多負面的影響,
且沒有任何教育意義或是生存意義。
比如有些人,雖然他們看起來跟你關係很緊密,
但是他們對你在言語上缺乏尊重,行為上缺乏認同,
他們總是在你的身上強調自己“比你強大,比你明白,”
你在他們眼裡,只是個不值一提的可憐蟲。
這些人會讓你焦慮,是因為這些人離你太近,卻給你帶來了自我懷疑和負面反饋,
你跟他們相處並不快樂,伴隨著痛苦和折磨存在的,
只有所謂“朋友”這個概念上的牽制,
他們真拿你當朋友嗎?
還是,僅僅把你當成是一個發洩的工具,當成是一個找自尊的模板?
當我們離這些人,這些事情太近的時候,
我們的心態會因為他們的存在而受到消極的影響,
遠離他們,並不是逃避,
而是選擇了真正適合自己生存下去的方式,
俗話說,君子不立危牆之下,
如果你身邊存在著這樣的“危牆”,
那麼你的遠離,就跟逃避沒有任何關係,
因為你知道,你的離開,
只是想讓自己不會被這些“危牆”砸倒:
穩定心態的一個至關重要的條件,
就是讓自己的心態,有一個良好的環境,
惡劣的環境會給你帶來更多的負面影響,
離開,是最好的辦法,
更是真正有效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