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是說的另一種表現形式。從本質上講,無論是“說”,還是“寫”,都是在“表達”“傳遞”,將自己所見所聞、所思所想,以不同的方式把資訊傳遞出去,如果別人能“聽”懂或“看”懂,那麼這樣的“表達”或“傳遞”就是成功的。
由此可見,“說”與“寫”並非兩回事,而是相互關聯相互作用的。這樣來理解“寫”就顯得簡單得多了,所謂的“寫作”,就是將自己要說的“話”,透過文字的方式傳遞出去,便是寫作。
如此看來,寫作,其實是一件挺簡單的事。
只要我們具備說話或思考的能力,就一定會寫作。
這時,可能有人會發出疑問,我平常也是能說會道之人,為何不會寫作呢?
會說而不會寫!點出了問題的關鍵,它在於“說”與“寫”之間沒有架起連線的“橋樑”。
其實,說與寫之間是有距離的。大致表現在以下三方面:
1.說話顯囉嗦,寫作求精練。說話時常會摻雜很多“邊角料”,甚至與主題不相關,特別是缺乏語言組織能力的朋友,可能起初講這件事,說著說著就跑題了,或者一句話用了很多重複詞,這些都是廢話,比如,一個接一個的“然後”“最後”,邊想邊說之時用了一大堆的“嗯……”,這就需要聽的人會“過篩子”,善於抓關鍵詞,才能勉強領會要義。而寫作卻不能如此散漫,語言要力求精練,用最少的文字快速準確地表達觀點,所以“言簡意賅”“言辭達義”“惜字如金”,才是寫作的根本遵循。
2.說話缺邏輯,寫作有脈絡。通常情況下,說話人的邏輯較為混亂,講起話較為隨性,不講究章法,甚至沒有連貫性和有序性,我們之所以能聽得懂,只因配合了人的表情、動作、姿勢和場景。文章這樣寫是沒有人能看得懂的,文字本身非常純粹,沒有任何的輔助,只能依靠文字在人的腦海裡形成畫面,才能叫人看得明白。所以寫作的時候定要有邏輯性,有中心思想,在表述上定要簡單明瞭,詞句精練,這樣別人才能看得懂。
3.說話無語法,寫作有規矩。說話基本是不遵循語法的,平常說話很難講完整的句子,也不分主謂賓,也無標點符號,語法錯誤隨處可聞。文章則不能如此將就,如果你是學生,作文沒有語法,就一定會不及格,如果你是職場人,所作文案一定過不了稽核。特別是政府公文,不僅在語法上有嚴格要求,甚至公文寫作的格式,都有統一的規範,比如《黨政機關公文格式》。如果寫作缺乏約束,表述就會混亂,就會出現歧義,這在公文命令的執行中,是極其危險的,很有可能錯誤意會意圖,造成不可估量的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