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與家人的團聚又要說再聚········
成年人是最擅長妥協的,我們很多信誓旦旦要堅守的 " 底線 " 都會在現實面前讓步,唯有 " 回家 " 這件事,像是紮根在心裡的執念,不管遇見多少艱難險阻,都從來不曾動搖。
對有些人來說,就算今年不能回家過年,這份等待也是有明確期限的,用不了多久,照樣可以回家,但對有些人來說, " 回家見爸媽 " 卻是無法實現的遺憾。
美劇《this is us》裡有一個段落,講到一出生就被收養的蘭道爾,雖然在養父母那裡得到了很多愛,也擁有了幸福的家庭,但仍然無法釋懷自己曾經被親生父母遺棄的心結。
他一直在找尋自己的親生父母,想問問他們,當年為什麼要拋棄自己。
在最新一季中,蘭道爾終於得知自己與父母分開的真相,知道了自己不是被遺棄。但他得知一切的時候,親生父母都已經過世,他只能在潛入游泳池的時候,跟想象中的母親見一面,短暫地擁抱一下母親的幻影。
有一句話說:" 有家的人歸故鄉,無家的人只能飄在他鄉。"
家的意義從來不是一間房子,一座城市,很多時候,家就像是風箏的線,只有被線牽著的風箏,才不怕風吹,才有歸屬感,而這份歸屬感,是從別人那裡得到再多都無法彌補和替代的。
人生最大的不公平,大概就是這樣。有的人,拿起手機就能跟爸媽撒嬌、訴苦,有的人連爸媽的電話號碼都不知道。有些人坐幾個小時的車就能回家,有些人,已經在尋親的路上走了幾年、十幾年,甚至幾十年。
華仔在電影中扮演的父親,為了尋找走失的兒子,把兒子的照片掛在摩托車上,騎著這輛摩托車跑遍大江南北,每到一個地方就到處打聽兒子的下落。
這樣的尋子生活,一過就是17年。17年中,他居無定所,吃了很多苦,還險些在車禍中喪命,但他從未想過放棄尋找兒子。他說:" 只有在路上,我才感覺我是一個父親。"
我們永遠無法真的感同身受,一個失孤父親的煎熬,而在這一類的電影中,最扎心的莫過於那句 " 根據真人事件改編 " ,它讓我們無法以一個觀眾的視角作壁上觀,它把這個社會里最刺痛的問題,拽到每一個人的眼前。
我想起之前看到的新聞訊息,一個叫貝貝的男孩,小時候與家人走失,因為離開家的時候太小,貝貝根本記不清楚親生父母長什麼樣,也對家裡的一切印象都很模糊。
所以,整整21年,儘管他一直想找回親生父母,卻苦於不知道該如何尋找。
某一天,寶貝回家的志願者接受貝貝的尋親請求,並很快透過百度AI人臉識別技術,幫助他找到了自己的親人,和家人團聚在一起。
在我們國家,像貝貝這樣的情況還有很多,他們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與家人分開,但卻從來沒有放棄過對團圓的期盼。
事實上,早在2016年年底,百度就關注到了這些尋親的群體,並與民政局、寶貝回家等機構合作,利用百度AI人臉識別技術為他們提供幫助,帶他們找到回家的路。
在尋親的這條道路上,百度AI尋人,就像陪伴在走失者身邊的朋友,幫他們重拾尋親的信心,陪他們見證團聚的喜悅,也將愛和溫暖種在無數人的心中。
截止到2021年1月,百度AI尋人平臺已經成功幫助11975名走失者與家人團聚。
以前總覺得科技是冰冷的,但百度星辰計劃AI尋人平臺讓暖科技成為現實,擊碎了 " 失散 " 這個橫在許多家庭中的心病,創造出了更大的愛。
團圓一直是每一箇中國家庭對幸福的定義,新年將至,最好的祝福莫過於讓團圓成為現實,為年夜飯上的每一副碗筷找到主人。
為了這個暖心的目標,百度星辰計劃會繼續用AI技術解決更多社會問題,讓科技更暖,把人們與幸福之間的距離縮短,再縮短。
電影《人間小團圓》裡有一句臺詞說:" 我只想一家人坐下來好好吃頓飯,不管是大團圓,還是小團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