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幸福是人們畢生都在追求的。

幸福到底是什麼?如何才能獲得幸福?往往也是困擾我們的問題。

掌握了關於幸福的三個“奧秘”,幫你認清幸福的真相,更好地把握住幸福。

1.幸福來自給生活做“減法”

看過一個有趣的故事:

一位紳士收到朋友送的一件質地精良的餐具,他非常喜歡。

可是,當他用上新餐具後,忽然覺得家裡的餐桌顏色老舊,配不上新餐具。

於是他換了一張考究的餐桌,這時他又覺得,家裡的傢俱都過時了,跟餐桌不搭。

為了與新餐具相匹配,最終,他花大價錢更換了家裡所有的傢俱。

一時衝動過後,望著一屋子的新傢俱,想到自己花光了積蓄,他卻感到很不舒服,身心疲憊。

心理學中有個“狄德羅效應”,揭示出一種常見的“愈獲得愈不滿足”的心理現象。

其實,生活中,我們渴望的很多東西都是沒必要的,就像睡袍本身並不需要傢俱來襯托;那些老舊的傢俱並不是配不上新睡袍,而是配不上那位紳士已經開始膨脹的慾望。

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人們往往會落入“狄德羅效應”的陷阱,在沒有得到某種東西時迫不及待,而一旦得到就得隴望蜀。

有一天,蘇格拉底帶著學生們去雅典最熱鬧的集市上課。

逛完集市後,他問學生:你們在這個集市裡都找到了什麼?

大家七嘴八舌地回答:好吃的、好玩兒的、好看的,數不清的新鮮玩意兒。

甚至有人說:如果不是老師在講課,我們一定會買上滿滿一車回家。

蘇格拉底點點頭,卻說:我跟你們相反,在這裡我發現,原來世界上有那麼多我並不需要的東西。

現代人總覺得活得很累,原因就在於我們不懂得放棄生命中不需要的東西,讓心靈承受過多的慾望和枷鎖。

殊不知,過高的期望並不能給人帶來幸福,卻會左右我們的生活。

當我們為奢侈的物質和膨脹的慾望而疲於奔波時,幸福的生活已經離我們越來越遠了。

如同蘇格拉底所言:最好的房間就是必需的物品一個也不少,沒用的物品一個也不多。

生活需要簡單來沉澱,幸福就是給生活做“減法”。

2.不幸有時也是一種“別緻”的幸福

有一則古老的寓言故事:

一個農夫住在山上,每天要去離家很遠的地方挑水。

他有兩個罐子,其中一個罐子完好無損,另外一個有裂縫。

每次挑水,完好的罐子總是能裝回滿滿一罐子水;而有裂縫的罐子在回家的路上總是漏很多水,到家時僅僅剩下半罐水。

有裂縫的罐子為自己的裂縫感到羞恥,它總覺得愧對農夫。

有一天,它實在受不了了,對農夫說:我要向你道歉,因為我的缺陷,你每次都只能得半罐水,你的沒能得到應有的回報。

農夫卻說:別隻顧著悲傷,你看看路邊的景色。

破損的罐子低頭一看,它發現自己身下開滿了美麗的鮮花,花兒們在陽光下幸福地微笑。

原來,農夫早就發現它有裂縫,就在平時它路過的那邊撒上了很多花的種子。

農夫說:是你每天給他們澆水,看,花兒開得多漂亮!每當挑水覺得累的時候,低頭看看這些花,我就會覺得幸福、快樂,難道你不覺得快樂嗎?

聞著一路花香,有裂縫的罐子開心地笑了。

就像沒有完美無缺的東西一樣,世上沒有純粹的幸福或是不幸。

生活就像剝洋蔥,總有一片會讓你流淚,有些不幸就是那片洋蔥。

美國管理心理學家史華茲有個著名的論斷:所有的壞事情,只有在我們認為它是不好的情況下,才會真正成為不幸事件。

幸福往往就是這樣,總喜歡披著一件“不幸的外衣”走進我們的生活。所以,我們能不能獲得幸福,取決於能不能從不幸中看到幸福的影子。

幸與不幸,唯一的區別就是看待它的角度,往往不幸的背後卻會隱藏著幸福。

學會坦然接受生活中的所有幸與不幸,把不幸看作人生中的必要體驗,甚至找出蘊含其中的幸福因子,那麼不幸也可以是一種“別緻的幸福”。

3.幸福是一種“敏感度”

有一個寓言故事:有一位國王帶領軍隊去打仗,結果戰敗。

國王為了躲避追兵,與部下走散了,獨自在山溝裡藏了兩天兩夜,其間粒米未食、滴水未進。

這時,來了一位砍柴的老人,老人見他可憐,於是送給他一個菜糰子。

飢餓難耐的國王狼吞虎嚥地把菜糰子吃光了,他覺得這個用粗糧和乾菜做的菜糰子是天下最美味的東西。

國王問老人:如此美味的食物叫什麼?

老人回答:它叫做“飢餓”。

後來,國王回到王宮,下令讓廚師按照他的描述做“飢餓”。可是,怎麼做也沒有原來的味道。

為此,他派人千方百計找到那個老人,誰料,當老人為他帶來一籃子菜糰子時,他卻怎麼也找不到當初那種美味。

其實,真正讓國王感受到幸福的不是菜糰子,而是他的“飢餓感”。

心理學上有個著名的“貝勃定律”:

人對事物的感受遵循“幸福遞減”的規律,得到的越多,感受到的幸福就越少。

就像人在飢餓時,即使是剩菜餿飯也吃得津津有味;酒足飯飽後,卻山珍海味也難以下嚥。

有人曾做過一個關於幸福的調查:

對社會上不同階層的人進行詢問“你覺得自己過得幸福嗎?”

在受訪人群中,80%的人都覺得自己不幸福,都會對生活有這樣或者那樣的抱怨、不滿和牢騷。

說到底,真的有那麼多人過得不幸福嗎?其實很多時候,是人們漸漸喪失了感知幸福的能力。

我們在滿足自己一個接一個的慾望的過程中,走得太匆忙了,以至於匆忙到忘記感知過程的美好與艱辛。

有句話說得好:知足者常樂。

幸福不是實體,而是一種感受,能獲得多少幸福,往往取決於我們對幸福的“敏感度”。

人生短暫,不過區區三萬多天。

人生百年,不可能完全順著自己的想法來,不可能永遠一帆風順。

正如古人所說“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

幸福是人人都想要獲得的,通往幸福的路徑神秘而令人神往。

林清玄曾說:快樂活在當下,盡心就是完美。

當我們懂得給生活做“減法”、從不幸中擷取“別緻的”幸福、對幸福保有“敏感度”,就會發現幸福就在我們身邊。

8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人可以擺脫命運嗎?不能認清這個事實,我們無法感到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