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古人有言:“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在古代,人到了四十歲之後,就會對生活的所有事兒都感到不再迷惑,內心變得通透明澈起來。

而到了五十歲之後,人就會逐漸地探知到“天命”的存在,明白何為人道,何為天道。

可到了今天,其實大多人在四十歲之後,並非是變得不再迷惑,而是變得很困惑。因為如今的生活壓力,比以往大了不知道有多少。

帶著困惑的內心,人在中年這個階段生活著,那是壓力巨大的。

尤其是人到了五十歲之後,大大小小的矛盾都會迸發出來,使人陷入到苦惱之中。

但是,越是在苦惱中,人越是能認清生活的真相,看透這世道的真實。

這個時候,人就會在探知“天命”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了。

而所謂的“知天命”,用某位教授的話來說,就是一種對自我經驗的總結和自然規則的相結合,以此達到更高的境界。

其實,人到五十最大的“天命”,便是遵循天道,離群索居,存錢保命。

人到五十最大的天命:遵循天道

這世間有“人道”,自然就會有“天道”。

而所謂的人道和天道,並沒有我們想象得那麼複雜,其實它們只是一種對於某個方面的概括而已。

所謂的人道,就是在人世間,就是在社會中,人們的一言一行,以及所有的所作所為,而且由此組合而成的一切,就是人間的是非曲直,便是人道。

而所謂的天道,那就更好理解了,就是自然和社會發展的規則而已。

就像是四季的輪轉,就像是晝夜的更替,就像是宇宙的變換,就像是星辰的明晰,這就是自然變化的規則,就是天道。

和我們離得比較近的,就像是人之生死,生活之福禍變化,它們都是天道規則中的一部分。

而我們人面對這自然的規則,不應該去違背它們,也不應該反其道而行,而是要做到順其自然。

就像老子所言的“天人合一”一般。人只有順應了自然,才能以自然的規則為己用,更好地發展自己。

人到五十,我們人最大的使命,就是要活在當下,順其自然地做人,別心存惡念,而是坦坦蕩蕩,存有對世間的善意。

人到五十最大的天命:離群索居

有句話說得很現實,人越老,越是孤獨。

人老了,其實就會感覺身邊的朋友很少,甚至會感覺沒有朋友。就算是有,也不想與之交往。

為何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

最為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人經歷得多了,就會明白人際關係的真相,明白人情背後的本質,自然就不會對人際關係有過多的期待。

其實,當我們還年輕的時候,並沒有這樣的想法。那時候的我們,意氣風發,總認為朋友遍天下,多個朋友多條路。

而只有我們在其中吃過虧了,我們才會醒悟,原來這世間的一切關係,都是易變且虛偽的。

如果我們過分把感情投入到其中,那最後的結果,不過是用“一廂情願”換來了“自討苦吃”而已。

人到五十,早已看透了這世間的風風雨雨,早已有了一個人面對一個世界的覺悟。

這個時候,我們就該選擇“離群索居”,深刻地明白,原來老子所言的“民老死不相往來”,那是有道理的。

要知道,離群索居的本質,並非說叫人放棄社交,而是讓人能夠學會獨處,學會一個人享受孤獨,享受自我生活的美好。

人到五十最大的天命:存錢保命

王爾德有言:“年輕的時候,我原以為錢財就是一切。等我老了才明白,確實如此。”

錢財是什麼?就是一個人立身於社會的基礎。有這個基礎,和沒有這個基礎,差別是很大的。

如果你有一定的錢財和存款,相信你能大膽地面對生活中的任何困難,不會被這些困難所擊垮。

而如果你沒有錢財,沒有存款,甚至還負債累累,那麼,生活就會很遺憾地告訴你,你被它拋棄了。

這,就是俗世間的現實。可以說,也是世間發展的定律。

也許你會認為,過分在乎錢財這種俗物,又能算得上什麼“知天命”呢?

可是,我們要明白,錢財雖然是俗物,可它卻是一切高尚之物的奠基者,卻是這世間的通行證。

有了錢,你才能追求高雅,追求你想要的生活。因為所有的物質,都是精神與文化發展的基礎。

錢財這種俗物,它除了不能戰勝死神,其餘的一切,它都能輕鬆解決。可以說,它就是萬能的存在。

所以,人到五十,多存錢,這是一種先見之明,也是最為“穩妥”的保命方式。

4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你女兒跟男人流過產,還好意思管我家要彩禮?一分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