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於世間,人際交往是一種生存必須。
至於交往何求?概括言之,至少有六點,這裡稱之為“六層”。一為和諧相處;二為相互扶助與扶助;三為求得互相理解;四是消除孤獨;五是影響對方;六是表達自己的終極理解。
這六層,每一層並非單個的獨立進行,而是相互交織,或淺或深,或側重這個,或急於那個。
第一層和諧相處,我開始稱之為“和諧共處”,是順手拿最常用最順口的成語,意思是用它來描述人際交往的最初最基本的需求與狀態;
但想了一下,共字硬了,於是改共處為相處。覺得用相處二字,比共處更柔和一些,更接近人們最初自由自在地交往的真實。共處二字,好像用於有政治意義的場合更適合,有強調意義。而普通人之間的交往,不用這樣特別的故意強調,自然而然更好一些。
人與人之間相處的最基本需求,我理解為如動物萌(幼時)們的遊戲:活潑、爛漫、自由自在、無拘無束、在遊戲里長大;這種交往需求,大多不是出於故意,而是出自於情態上的一種自然而然。聚居處孩子們的交往,有多少是孩子們精心設計的麼?
不必設計,孩子們就會按照孩子們的方式,聚到一起,玩得不亦樂乎。
聚居的成人交往,則不如孩子們來的自然,客氣與寒暄了很多。現在在城市居住的人們,很嚮往鄉風淳樸的人們那種交往正規化,但高樓林立,鐵將軍把門,人們無法再回到那種處境或者年代了。
我想,人們交往的功用,除了功利上的利益互補,還有這種交往的自由自在,也是一種生的必須,而現代環境把它無情地絞殺了。可這也阻擋不住人們會在自己的內心深處,產生一種渴望,從而構建一處陶令的桃花源,偶爾要如陶令一般,想象一下自己獲得進入那種黃髮垂髫,怡然自樂的場景。
因此,這裡把和諧相處,作為人際交往的初始之為,即第一層次的所求。
第二層,相互扶助與扶助。
第二層產生的最自然狀態,會在第一層形成之後自然而然的產生。這裡稱自然而然,當然就有非自然而然。非自然而然,就涉及人的故意了,故意的意思,是說交往成為一種人為設計。
實際上,我們的生活中,經常的大量的需要這種設計性的人際交往,即出於某種目的或者為了達到某個目標,要求自己故意去接近某個領域的人或物。
這種設計的伊始,所求就不是出於互相輔助,而是一種故意、有意的求助,求得扶助。這種狀態,功利性就很明顯了。
故意有時很難為情,所以才從其反面所行,得出“臉皮胖,吃得壯”的說法。這個詞,我在前面的文字裡,給劉姥姥用過。《紅樓夢》裡,劉姥姥鼓動女婿行“求助之故意”之事,而女婿王狗兒卻拉不開面子,難為情了。所以才有劉姥姥豁出老臉,來個“臉皮胖,吃得壯”,走進豪門大院,以致三進三出,成為紅樓夢一書的主要人物之一。
順便說一句,我即是從這個意義上,理解作者曹公寫劉姥姥,沒有諷刺老太太的意思;因為,將來的曹公,會落難,會落魄,會悲慘到比劉姥姥的處境還悲慘,所以,用生活的比照,寫今天的劉姥姥,正是為了寫明天落難的作者自己,那,又有什麼理由來要諷刺自己呢?
落了難的自己,做不到劉姥姥那樣的運用求生本能,拉不下臉來求生,因而自悔,這才是作者寫作的用意。或者不敢這麼肯定,而說,寫作的客觀結果上至少包含有這樣的客觀意義。曹公的寫作手法,讓人經常要猜他為何這樣寫或那樣寫,真難為人。
。。。。。又要說,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