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同樣的事情,有的人做得完美無瑕,有的人漏洞百出。

同樣的工作,有的人做得風生水起,有的人做得毛包六九。

同樣的環境,有的人不斷進步提高,有的人卻在不斷退步。

差距在哪裡?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這樣的差距?

從小到大,父母、老師、領導經常對我們說:“凡事動動腦子。”“動動腦子吧。”

這兩句話,我們最熟悉,往往也最牴觸、最反感。

第一反應往往有三種:

一種是委屈:“我動腦子了啊。”

一種是反駁:“誰說我沒動腦子?”

還有一種就是疑惑:“動腦子?”“怎麼動腦子啊?”

什麼叫“動腦子?”初級叫思考,高階一點叫思索,再高階點思考的結果是思想。

因此,有的成了熟練工,有的成了工匠,有的成了專家,有的則成為大師。

古人非常重視思考,典型的如孔子的“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動腦子,就像牛的反芻,也叫倒沫,吃進去僅是簡單的物理反應。

細細反芻,才能把吃進去的東西消化吸收,變為自己的營養和能量,這可是個複雜的化學反應。

做人做事,動不動腦子不一樣,動得多少也不一樣,動得正不正也不一樣。

磨刀不誤砍柴工,動腦子是為了更好更快地砍柴。動腦子的人,計劃性、周密性、嚴謹性就強,先手棋下得好,主動權握得牢。

動腦子,得先學會動腦子的方法,也就是思考的方法。

最簡單的也是最有效的思考方法就是比較法,前後左右上下,方方面面比較。

比如,同樣的工作,為什麼人家做得好,我做得差?

再細一點,同樣的手機,同樣的場景,同樣的人物,為啥別人拍出的照片就比我拍得好?

一比較就會發現差距和短板,一比較就會有問題,一比較就會有動力。

發現了差距,就會主動去問,去學習、借鑑、改進別人的方法,提高工作質效,說不定還能超過人家。

不知不覺中,就動腦子了。

動腦子,有一種方法就是要多學習多讀書,腦子裡有了東西,問題自然而然就來了。學得越多,問題就越多,需要動腦子的地方就多。

動腦子,還有一種方法,就是多問,想方設法弄清楚與某項工作相關的所有問題。

比如,你要向領導彙報購買一臺電腦事宜,必須弄清楚你為什麼要買電腦,電腦的配置,這個配置是否是最先進的,還要弄明白是否符合政府採購的標準,申請購買的流程等等。

方方面面弄明白了,自己長見識了,領導問起來你就可以對答如流,也省得自己弄明白一項跑一趟腿。

就像有的家庭主婦做飯,人們看著在廚房裡出來進去一趟一趟地跑得怪歡,忙得不得了,半天也不見做出飯菜來。

當然,也有劉邦那樣的有福之人,自己不動腦子,或者自己還沒來得及動腦子,早有謀士湊到跟前,主動獻計獻策,而且還基本都是良策,恣得那劉邦只管“善善”地應著。

這當然是動腦子的最高層次,想方設法讓別人動腦子,併為我所用。

這樣的人是少數。

3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想要了解婚姻的本質是什麼,先來思考這15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