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因為每個人都存在利己思維。

網上很多毒雞湯說,我不想做你權衡利弊以後的選擇。

其實感情裡面,權衡利弊的時刻同樣很多。

這是人性裡本就存在的東西。

只是我們不願意去這麼想而已,比如,你們是異地,結婚就意味著一方奔著另一方。

那麼誰去誰那?去了就要面臨工作,重新交朋友,一年到頭見不了幾次父母…等等問題。

父母不同意,你又覺得異地有些累,最後聽父母的吧,找一個距離不遠,家庭條件符合,性格符合的人結婚。

畢竟婚姻,不是靠激情跑出來的,是靠平淡走過去的。

很多人都這麼覺得。

這裡面的情況,就存在利己心態。

人和人的結合,是在利己,不敢是喜歡,又或者是有利可圖,都是利己。

那麼擇偶當然也是。

看上對方的美貌,是利己,看上對方的經濟條件是利己。

有遠見,知道自己想要的人,懂得及時止損,當然更會權衡利弊。

當然這是白話層次,回答的是題主的描述,那麼關於婚姻的本質這個問題,我們可以來聊聊更深入的內容。

最近剛看完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從來沒想到,一本馬恩的書,能讓我看到凌晨三點,拍案叫絕。

推薦大家都看一下,絕對不是空洞的理論,而是會顛覆大家對於婚姻的認知。

這次的課程,會分四節課來完結。

1.恩格斯對於婚姻制度的歷史、當下和未來的解讀,那些顛覆你對婚姻認知的地方。

2.當代中國婚姻制度的現狀,以及普遍女性對於婚姻的認知。

3.毛主席如何推動了女性解放運動。

4.21世紀,女性頭腦中的餘毒有哪些?那些約定俗成的事情,就一定是對的嗎?

01:恩格斯,對於女性、家庭、婚姻,說了些什麼?

恩格斯的這本書,基於的是馬克思生前對於摩爾根的一本書《古代社會》的研讀,他對馬克思的筆記進行了整理,並且加入了自己蒐集的資料和思想。

對於女性、家庭、婚姻,恩格斯是這樣說的: 在矇昧時代和野蠻時代,家庭,並不是一開始就存在的。

相反,在那個時代,群是我們在動物中所能看到的最高的社會集團,它大概是由家庭構成的,但家庭和群一開始就處於對抗之中,它們是以反比例發展的。

這應該不難理解,在遠古時,生存條件是惡劣的,要實現人類在自然界的偉大進步,必須滿足一個因素:用群的聯合力量和集體行動來彌補個體自衛能力的不足。

一個群生存下來的機率,肯定比一個家庭生存下來的機率要大。

所以,那時,成年雄性之間沒有嫉妒,互相寬容,這是形成較大持久集團的首要條件。

思考1:既然最開始的人類,男女之間是沒有嫉妒的,那麼人在感情中的排他性是什麼時候形成的呢?形成的基礎又是什麼呢?

那麼在這樣的情況下,就形成了一種古老的婚姻形式:群婚。

也就是一群人中,一列女子和一列男子,互為夫妻,所有女性是所有孩子都母親,所有男性也是所有孩子都父親。

這時,亂倫是不被禁止的,父親和女兒之間,母親和兒子之間,同胞兄弟姐妹間,是可以交配的。

當然,這肯定會因為基因的問題自然淘汰一批遠古的人類,然後人類也自然會越來越注重外婚制。

而母系社會,正是在這個時期發展起來。

終其原因,是孩子只能確定誰是自己的母親,而不能確定誰是自己的父親。

在人類逐漸排除了血緣結婚以後,世系也仍然只能從母親方面來確定,而繼承關係,當然就只能從母親方面來論,這時逐漸發展起來的,叫做母權制。

那麼大家思考一個問題,在母權制社會里,存在愛戀這種東西嗎?

是的,不存在。

韋斯特馬克說:“雜交狀態包含著對個人愛戀的壓抑。”

這種母權制的形式,存在了很久,直到人類的生產力有了進一步的發展。是的,人類終究是發展了,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當然,也決定了人與人之間的婚姻關係。

在生產力逐步發展起來以後,出現了第二種主要的婚姻形式——對偶制。

對偶制下,是一個男子有許許多多的妻子,但是有一個主妻,這個男人同時也有可能是這個女人的主要的丈夫。

對偶制的特點,就是短暫。

婚姻關係很容易就被任何一方解除,而子女像以前一樣仍屬於母親。

這時大家發現了嗎?女性是仍然具有離婚的權利的。

對偶制的出現,一定原因也是由於人類對於血緣關係中的男女交配的排斥。

為了自身群體的發展,他們不再允許人們在本群內交配,而是要求去別的群體中去尋找女性來交配。

但這就發生一個現象——搶婚,和買賣婦女。

當然,這裡,奴役婦女只是雛形,在對偶制的時期,女性的地位仍然是非常受人尊敬的。

在共產制的家戶經濟下,女性承擔著非常重的工作,這是19世紀旅行家和傳教士在蒙迷人和野蠻人的部落裡發現的現象,但這樣的部落中,女性的地位,卻是非常高的。

在這裡,恩格斯有句原話:“外表上受尊敬的、脫離一切實際勞動的文明時代的貴婦人,比起野蠻時代辛苦勞動的婦女來,其社會地位是無比低下的,後者在本民族中被看作真正的貴婦人。”

思考2,大家真的覺得那些當代依附於男人的貴婦人,為了嫁個有錢人而沾沾自喜的女性,社會地位很高嗎?

好,再隨著生產力的進步,人們的生產有了結餘,既然有了結餘,就有了繼承的問題。那麼此時,私有制出現了。

伴隨著私有制出現的,就是父權制對母權制的推翻。

主要的原因,是對偶制下,人們的婚姻形式是脆弱的,當兩個人分開,男性帶走了先進的生產工具,甚至是畜牧。

這對於群體來說,是一種損失。

另外,男性有了生產資料的結餘,會有了繼承的問題。

但是男性無法確認誰是自己的孩子,那麼此時,針對於女性的專偶制,就會出現,也就是說,一個女性只跟一個男性交配,是男性繼承的需要。

男性對於先進生產工具的掌控,促使他們引起了一個群體的權力變革。

而男性對於繼承的需求,促使了女性地位的進一步降低。

那麼思考3來了:男性真的從一開始就在乎自己的基因的傳承嗎?並不是的,群婚制時,男性並不在意誰是自己的孩子,也就不會在意自己的基因有沒有傳遞下去。

只有到了私有制產生,男性掌握了先進生產力之後,有了剩餘的生產資料,才產生了對於血緣子嗣的需求,而這份需求的目的,仍然是為了生產資料的永恆的佔有。

所以,是否可以這樣說,專偶制的產生都是為了生產資料的私有而服務的,大家思考一下呢?

而恩格斯在這裡說:“母權制被推翻,乃是女性的具有世界歷史意義的失敗。丈夫在家中也掌握了權柄,而妻子被貶低,被奴役,變成丈夫淫慾的奴隸,變成單純的生孩子的工具。”

而可悲的是,familiy,這個詞,起初,都不是指的丈夫、妻子、家庭和子女,而是奴隸。

這時,為了保證妻子的貞操,從而保證孩子出生自一定的父親,妻子便在丈夫的絕對管理之下了,丈夫對於妻子,有生殺大權。

但這時,女性子女依然是有繼承權的,但如果她出嫁到其他部落,這種繼承權就消失了。也就是說,女性不能帶走任何部落的生產資料。

此時,男人可以跟幾個女人交配,是依據生產資料的多少來決定的。或許他們可以只有一個妻子,但可以有很多的妾,或者女奴隸。

思考4:在夫權制下,有愛戀這一說嗎?女性的地位如何呢?

其實,在這一階段,任何婚姻,都不會讓當事人自己做決定。

好,對偶制下,出現的,就是專偶制了。

專偶制家庭與對偶制不同的地方,在於婚姻關係要牢固得多,這種關係已經不能由雙方任意解除了。

可惜,這個“專”字,依然只針對於女性,卻不針對於男性。

在這一階段,男性有解除婚姻關係的權利,趕走妻子,但女性卻沒有。男性有對婚姻不忠的權利,女性卻要受到嚴厲的懲罰。

這時,執行著名義上的一夫一妻制,但佔有生產資料的男性,卻有權力去嫖娼,或者娶妾。

這是不是已經跟封建社會的夫妻關係類似了呢?

男人娶一個妻子,但可以娶無數個妾,同時,要求主妻要大度,不能嫉妒。

而任何事情都是對立存在的,有一夫一妻制,就必然有妾,有賣淫。就像現在,有婚姻,就必然有出軌一樣。

恩格斯,在此時,說了這樣的話:“歸根結底,她對於男子來說,仍不過是他的婚生子嗣的母親,他的最高的管家婆和女奴隸的總管而已,他可以隨意納這些女奴隸為妾。”

那麼思考5來了:在封建社會,女性是可以隨意離婚的嗎?並不是,對嗎?離婚的婦女會被社會重新接納嗎?有點難,對嗎?

女性會要求自己的丈夫對自己忠誠嗎?不會,對嗎?

思考6:女性在封建社會有繼承權嗎?沒有,只有嫁妝,對嗎?

在這裡,恩格斯給一對一的,私有制的個體婚姻,下了一個定論——個體婚制在歷史上絕不是作為男女之間的和好而出現。

恰好相反,個體婚姻是作為女性被男性奴役,作為整個史前歷史時代所未有的兩性衝突的宣告而出現的。

是不是很驚訝?婚姻的出現,一開始就帶著壓迫。

那思考7來了,封建社會的婚姻中,愛情存在嗎?作為愛情基礎的排他性,有存在的土壤嗎?

好,那麼既然談到了愛情,恩格斯用性愛這個詞來描述。也就是說到了這兒,性愛才成為一種讓人愉悅的事情,之前,不過是繁衍。

隨著生產力的進一步發展,到了資本主義社會,出現了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資產階級繼續著他們的專偶制,雖然,在法律上男女是平等的,但仍然是跟嫖娼和通姦並行的。

而無產階級,卻發展出了新的婚姻模式。

因為無產階級是沒有財產的,他們中的男性和女性都必須加入勞動者的大軍,才能生存下去。

在這裡,也就沒有了建立男性統治的任何推動力。

工人是貧窮的,無論男人還是女人,所以,男性工人對女性工人,就沒有了權屬的效力。

在專偶制中的嫖娼和通姦,在工人階級中,只有極其微小的機率。

而女性,重新獲得了離婚的權力。

思考8:離婚的權力為什麼總是被提及,這是一項很重要的權力,對嗎?

這裡有了一個重要的點,我以前一直沒有想明白,現在我明白了,那就是,關於家務勞動。

在古代的共有制家戶經濟中,家務勞動是由女性來主要承擔的,同時也是被尊重的,因為這是在為整個群體做貢獻,是必須的社會勞動。

但是私有制產生以後,特別是專偶制產生,讓家務勞動,變成了一種私人服務。

女性仍然承擔著家務勞動,但卻不再有社會價值。因為社會並不需要家務勞動,需要家務勞動的,僅僅是那個家庭的男性。

所以,從事家務勞動的婦女,她們的價值,完全被她們所結婚的男性所賦予。當男性不再需要她們的時候,她們一文不值。

這就是資產階級中,專偶制下,妻子的實質。

但,無產階級中的女性打破了這一點,因為女性同樣要參與生產,家務勞動不再是她們的義務。她們可以選擇,參與或者不參與家務勞動。

但無疑,參與家務勞動,會佔用她們參與社會勞動的時間。

但可惜,並不是所有的無產階級女性意識到了這一點,恩格斯在這裡說:“現代的個體家庭建立在公開的或者隱蔽的婦女的家務奴隸制上。”

瞧,非常的形象對嗎?

思考9:你可曾想過拒絕家務勞動?你是否是一位既承擔社會勞動,又承擔家務勞動的雙重勞動者?

那麼,這裡就出現了恩格斯的名句:“婦女解放的第一個先決條件,就是一切女性重新回到公共事業中去。”

社會發展到這裡,似乎已經到了現代。

就像9世紀的歐洲大陸一樣,平民寧可餓死,也不願意從事生產,因為那曾經是奴隸做的事情。

人們思想的轉變,總是慢於社會經濟的發展,最後被社會倒逼著,才能意識到,我已經擁有了某項權力,或者,我已經失去了某項權力。

而當代的中國女性,是否要思考一個問題,你真的意識到自己的力量了嗎?你內心的觀念,是否還停留在封建社會呢?夢想去做一個主母?但你又哪來的資本去要求男性的忠誠呢?

思考10:資產階級的婚姻,是以愛情為基礎,還是生產資料為基礎呢?

思考11:無產階級的婚姻,又是以什麼為基礎呢?

思考12:無產階級的婚姻,是牢固的嗎?還是可以隨時解體的呢?

恩格斯到了這兒,又往前走了一步,他暢想了未來。

他說,在未來,私有制終將被消滅,生產資料終將變成社會共有,那時,是什麼樣子呢?

那時,賣淫就會消失,因為婦女沒有必要為了金錢而出賣身體。

而婦女的地位也會發生改變,個體家庭不再是社會的經濟單位,私人的家務變成了社會的事業,孩子的撫養和教育成為了公共的事情,社會同等地關愛一切兒童,無論婚生還是非婚生。

而此時,個人的性愛,男女間的愛慕,才是平等的,不參雜任何其他因素的愛慕。

人們僅僅因為互相喜歡而在一起,又因為不再喜歡而分開。

婚姻,也從來不會有結婚就是一輩子的要求。

這時,才是真正的婚姻自由。

而在這之前,所有的婚姻,都標好了價格,無論男人,還是女人。

夫婦之愛,在公有制到來之前,從來不會是婚姻的基礎,而是婚姻的附加物。

思考13:你認為我們的社會已經發展到了一切社會資料共有的階段了嗎?那麼,你的婚姻,是否是不參雜任何條件的愛慕呢?

思考14:現在的中國社會,你認為適用於哪種婚姻形態?

思考15:當你用封建社會的三從四德來要求自己的時候,是否能夠意識到自己跟男人是不平等的?而不平等的當下,你是否能夠得到你想要的愛呢?

比如,中國的女性,自古就不曾要求過男性的忠誠,是什麼讓我們解放70年之後,有了要求男性忠誠的底氣。

中國女性從封建社會的被壓迫中解放出來了,以前離婚是不被接受的,為什麼現在仍然會有很多人認為離婚是不被接受的,並且不珍惜自己離婚的權力。

中國女性對於家務勞動的認知是否是正確的,女性天生就應該做家務嗎?

中國女性古代不佔有生產資料,現在的中國女性是否佔有了呢?

中國女性是否有需要被人繼承的資產了呢?

中國女性的價值在過去是由自己的丈夫賦予的,那麼現在呢,由誰來賦予?

中國女性在過去,結婚看的是對方的生產資料的佔有量,那麼現在結婚,看的又是什麼呢?

中國女性在過去的婚姻中是被壓迫者,那麼現在的婚姻中,女性是否仍然被壓迫?

中國女性在過去生孩子總說,為男人所生。那麼如果認知到,孩子是用來繼承生產資料的,那麼孩子在當代的定義是否需要被改一下呢?孩子也是繼承女性生產資料的,是不是更恰當?

中國的生產關係已經發展到以純粹的愛慕為前提的婚姻了嗎?

婚姻在哪個階段是永恆的?那個階段婦女的地位又如何呢?

女性進行社會生產的能力,一定是弱於男性的嗎?

中國社會從新民主主義時期到現在,不過才一百年左右,生產力卻已經在趕超西方國家,但來自於封建思想的殘餘,卻不是那麼好剷除的。

所以,問問我們自己,是不是有些權力已經賦予了我們,而我們卻沒有意識到呢?

這種對於家庭生活的嚮往,這種對於找人結婚就是有人依靠的觀念,從何而來?

當代女生的成長經歷中,為何會參雜這些封建的東西?

而為什麼剛解放時,女性從來不會覺得,要依靠男性生存?

6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相信你,是一種選擇。因為我別無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