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我們總是在想一個問題:如果此時此刻自己能夠財務自由了,會怎麼樣?很多人會說,那日子過得就很舒服了,想幹什麼就幹什麼,想玩什麼就玩什麼,想去哪裡就去哪裡,整個人簡直達到了一種人生巔峰狀態。
這是每個人的夢想,也是每個人心裡面常常思考的一個問題,或者說每天晚上睡覺前都在思考這樣的問題,從而讓自己感受到是朝向這個目標前進的,但是我們看到很多業界大佬,在取得財富自由之後,還在依然思考著自己的事業,自己的目標,以及自己想要去做的事。
天下熙熙,皆為利往。這本身是沒有錯的,但是在利來利往的過程中,除了物質財富的增加,還會有什麼增加呢?這些問題我們有沒有去深度思考?有沒有深度去體驗?想必很多人都沒有,畢竟沒有人去教我們去做,只會自己走到那一步,才會慢慢領悟而已。
一個人的方向取決於自我本身水平,自我本身水平高,那麼所獲得的資源就會比較多,自己想要去解決的問題也會比較多。這也就是為什麼說這就是一個物質交換的社會,在物質交換過程中,所呈現出來的狀態就是自我的面貌和自我的格局。當自我的狀態能夠突破一個階段,那麼將要帶來的是一種決心和勇氣。
在物慾的社會中,芸芸眾生都在想要去追求財富,從而忽視了身邊的其它方方面面,比如孩子的成長、親朋好友的相聚、左鄰右舍的寒暄等等。生命的厚度需要自己不斷去經歷和體會的。為什麼要去讀書?其實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自己在生活中,可以充分挖掘自己的情緒特點,並且讓這個情緒特點為自己所用。
如果我們每天的生活都是重複的、枯燥的,那麼整個人的生命色彩度就體現不出來,就會想這想那,就會瞻前顧後,就會雲裡霧裡。所有的東西需要的是自己不斷去打磨,不斷去歷練,不斷去培養。培養自己的精氣神、培養自己的勇氣、培養自己的能量場。
一個人每天做很多事情,最重要的是自己能夠心安理得。在心安理得的前提下去充分享受自己的一片天地,去挖掘自己的寶貴財富,去填充自己的不足,這樣整個人就會變得飽滿起來。多去很多地方看一看,看什麼?並不是看風景,而是感受當地的文化特徵,從而讓自己站在另外一個角度去思考問題。
人和人的差距,最核心的就是認知的差距。同樣買一件商品,有些人想想賣給當地人就可以了,但是有些人思考的是能不能賣到全中國,讓全中國的人都能夠買到自己的商品。認知的格局不一樣,那麼做出來的效果自然而然也就不一樣。
人生路漫漫,多一些對自我的思考,每一個階段應該幹什麼?每一個階段應該如何幹?有時候自己想不通,那就去找別人問一問,在問詢的同時,能夠獲得自我的期待和提升,並且會產生新的想法和看法。
讓人生過得有趣點,都想要過得有趣,前提是自己有沒有那個可培養的趣味點,這很關鍵。